小时候被父母,老师贴过各种标签,有正面,也有负面。如果你言听计从,成绩优异,就会被父母,老师夸奖,贴上了懂事,听话,乖巧,聪明的标签••••••反之会被贴上叛逆,不懂事,笨蛋,没出息的标签••••••
随着一天天长大成人,渐渐远离了学校,父母,走向社会,依然被各种标签绑架,只是贴标签的人不再是父母,老师,而是自己,上司,爱人,闺蜜••••••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贴标签效应,也叫做暗示效应。当一个人被命名某种名称时,对方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比如,一个经常被骂笨蛋的人,时间久了,多半会真的变得笨,反应迟缓。
针对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就作了如下的实验来证明。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心理学家克劳特的实验有效证明一个人长期处在负面的标签下,对个体行为,自身的印象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曾经有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女学生上高中,因为早恋和男同学发生性关系,并未怀孕。不幸被老师知道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她,还骂她是妓女,结果女孩一气之下,毅然选择了退学,无论老师怎么赔礼道歉,家长怎么劝说都无济于补,更可怕的是,长大后,她果然沦为了妓女,当起了人见人厌的小三,后来被警察抓起来了,虽然女孩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但难道完全是她一个人的错吗?当初是谁骂她妓女,逼着她离开学校,即便不离开,女孩怎么面对同学?在这种情况下,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奇迹,成功了。换做是我们,未必能保证百分之百做的比她更好。
类似的悲剧,绝非个案。有人或许认为我唯恐天下不乱,散播负能量,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觉得被骂几句,受点委屈,能提高抗压,抗挫能力,更有利于进步,蜕变,成长。确实是有骂几句,受点委屈就清醒的人,发生了转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就好比鸡蛋,牛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食用,例如,对过敏人群就不行,即便是少量食用,严重情况下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最糟糕的咨询师贴标签效应,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被运用,还在心理咨询中,会被垃圾,及其不负责任的咨询师运用自如。图中的女咨询师,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要知道,咨询师没有权利对来访者做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而且据我所知,任何精神疾病诊断无法通过短暂接触就能确诊,请问哪有这么神通广大的人?
当然,不少心理学爱好者,普通人查了百度 ,也会根据情况给自己或像图片中的咨询师一样给他人贴心理标签,比如,防御机制,俄狄浦斯情结,更有甚者,学了一点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知识,开始对号入座,认为自己或他人得了某种精神心理疾病,犹如抑郁症,精神分裂,强迫症••••••搞的自己,他人可能整日焦虑不安,提心吊胆,忧思苦恼,最终就弄出了问题。
首先我们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心理健康是好事,值得推崇,鼓励,但不能草木皆兵,更不能一知半解就给自己,他人扣上疾病的帽子,标签。对自己和他人是极不负责任,草菅人命的行为,害人又害己,得不偿失。
其次精神心理的疾病有明确诊断标准,不光是症状,也有持续时间,有无生理因素,躯体疾病••••••光靠看了几本书根本行不通,需要长期不断详细系统的学习实践才能准确的判断。即便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都有出现失误的可能。包括我有实践经验,亲身体会,学了至少两年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还不能完全保证没有失误。所以当你怀疑自己和某人患有某种精神心理疾病,千万不要在网上问,更不要做心理测量,非常危险。最好去正规医院进行。
最后,衷心祝愿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朋友早日回归家庭,社会,同时愿每个人不再用贴标签效应彼此互相伤害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