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班上的同学学习梁宁的产品思维这个课程,以司马相如这个人,说说我对产品五个层次的理解。
主要是基于史记里《司马相如列传》来了解司马相如相关的信息。
梁宁老师中关于产品,写到了五个层次,具体内容如下:
一、第一层——感知层;
二、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三、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四、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五、第五层——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司马相如作为一个产品,之于卓文君,说说我的看法。
一、第一层——感知层
司马相如在史记中《司马相如传》中的记载是“雍容闲雅,甚都”(甚都=特别美),长得高帅毋庸置疑。才艺也了不得,一弹琴,打动了喜欢音律的卓文君。
你看,长得帅没什么,但是长得帅还有才华就吸引人了。卓文君就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就在思考对方长得好,很担心自己配不上他了。
二、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司马相如在去临邛之前,他的经历是:买了个小官来当当,但是不受重视。辞官后投奔皇帝的弟弟,跟着一堆文化人住一起,期间还写了《子虚赋》。还是官场失意不得志,文坛还没有大名。
司马相如到临邛的时侯,他是:没有一点家产,没有一技之长,一个不能靠侃侃而谈来谋生的结巴,没能力养活自己的文人。
而在与卓文君的关系的时侯,他传递给卓文君的角色信息是:长得好、有风度、才子、知音、受到县令尊重的人,一个想追求自己的男人(先是用琴音挑逗卓文君,后面司马相如贿赂了卓文君侍女,让她向卓文君转达了自己的殷勤)。
对于卓文君这个见一面就能跟对方私奔,并且从小生活富足,从不用考虑钱的女人,司马相如这两层展示好了就可以了。
三、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人脉资源:司马相如能让文君夜奔,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临邛县令王吉。
在司马相如到达临邛之后,王吉给他造势,两个人一起演了一出戏。王吉每天去拜访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从对他以礼相待到谢绝县令拜访。
这件事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宴请司马相如的引子,卓王孙就算是首富,还是要巴结下地方最高长官,这边有个地方最高长官都尊重的人,那得办个宴会来招待下,在当地最高长官面前刷刷脸。
四、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1、信息收集能力。
每次都不得不感慨,司马相如对卓文君下手真是稳准狠。下面我来解释下。
史记中记载是: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当时卓王孙有个刚当了寡妇的女儿叫文君,喜欢音乐,所以相如假装是尊重县令所以按照县令的说法,所以才弹琴。但是实际目的是:挑逗卓文君。
根据史记内容,我可以问 2 个问题:
去别人家做客,为什么要关注主人的女儿是寡妇,进一步调查她的爱好而且投其所好?
对一个面都没见过,长得连自己都不如的女人,弹琴挑逗了不说,还贿赂她的侍女,让她找上自己住的招待所,两个人连夜私奔回成都了。图什么?
2、才华
他是真有才华。
他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被皇上的弟弟看重,与一众名文人吃住一起,期间写了《子虚赋》,后面就是这篇文章被汉武帝看中。
而当他出使西南夷成功,这是自己才华的施展的结果。而这份成功,让他的老岳父先是感慨自己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嫁得太晚了,随后又分给了女儿的家产,这笔家产跟儿子的一样大,她家是全国首富,这份额多大不用多说。
更明显的是太史公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我都能从他写的文字里,读出司马相如的人品有问题,太史公看不出?那不可能。
就是因为喜欢他的才华,才没有下笔如刀。
司马相如也顺便获得一个成就:历史上第一个文章被收录到史书的人。
3、人脉经营
不提上面的县令王吉,司马相如被汉武帝认识,是因为当汉武帝读到《子虚赋》,感慨可惜与作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时侯,他身边一个狗监(养狗的官)杨得意就向汉武帝推荐了说:这是我老乡写的,他还活着。
朝中有人好办事,虽说只要汉武帝喜欢赋,我相信没有杨得意,也有李得意,张得意向汉武帝推荐了他。
是他的老乡杨得意让他就这样轻松地进入了皇帝的视野。
4、玩弄人心
老师的课程中提到:愉悦,满足,愤怒。这个人运用得淋漓尽致。
如何满足卓文君的的情绪价值
先是与县令演了一出戏,让卓王孙这个巨富以为他是贵客,办了个几百人的宴席。这种场合下县官才应该是最后一个到场的,他们可倒好,又演了一出戏,中午的要开席了县官都到了司马相如还不到,非得县官去请他才装成很勉强地样子才去。
卓而不凡,闪亮登场。
一个口吃那就少说话多弹琴吧,扬长避短。
弹琴就弹琴,还得表现得是勉为其难地还县令这个人情,实际上挑逗卓文君,制造出两个人之间才有的小秘密,既有将他们 2 个划入一个阵营的认同感的作用,还让这个女生暗爽,还为晚上表白心意作铺垫。
到了晚上贿赂了侍女作为桥梁来表明心意。从暗爽应该是提升为巨大的心理满足了。
如何让卓王孙愤怒,达成让卓王孙付费的目的
让热恋的男女分手,最好用的方式是断绝经济来源。可到卓王孙这怎么就没用了呢?
因为司马相如直接一步到位,恋爱期被棒打鸳鸯的机会都没给他,直接步入婚姻。
他知道自己家徒四壁,但是还是拐来了卓文君,应该是知道卓文君受不了没钱生活,这种生活过着过着,现实会逼她说出:为什么不回临邛呢?
两个人回临邛做什么不好,非得卖酒?卖了卓文君的车马换了钱开了家酒肆,司马相如的心性其实还是很坚韧的,我丢人不要紧,我还拉着你女儿一起丢人。为什么不怕丢脸?还不是仗着老丈人没有脱离与卓文君的父女关系, 比这事谁更怕丢脸。
卓王孙怕,怕死了,毕竟三人成虎众口烁金,迫于舆论压力,送了他们这夫妻一百个仆人、一百万钱。
五、第五层——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他应该是很早就有志向的人,不然也不会因为景仰蔺相如,而将司马犬子的名字改成司马相如。
对于西南夷设郡这件事功劳极大,算是造福一方。
而死前还不忘给汉武帝写好《封禅书》,真是孜孜不倦。
其它的因为我才疏学浅,讲不出什么。
从他文章的后果上看,我并没有看到他对汉武帝的规劝作用,反而是起到了反作用。虽然汉武帝是个自我意愿极其强烈的帝王,轻易不会被别人左右。但是写《封禅书》这件事我真的是介意的,他怎么就能笃定汉武帝会去泰山封禅?!还是赌写了这文章,汉武帝去封禅的概率更高?这个我不知道。
出于对苏轼的崇拜和自己肤浅的判断,某种程度上我会认可苏轼给他的真小人的评价。
不过到底是成为了一个功成名就,文名遐尔的司马相如了。
另外说说我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看法。
我虽然觉得司马相如人品不好,但是他对于卓文君,应该是个最好的归宿。跟戏曲里的王宝钏式坑爹不同。
司马相如之于卓文君:虽然坑了父亲不少钱,但是获得了一个长得好、有才华的丈夫,没有纳妾,因为有钱的日子过得舒坦还比司马相如活得久。更好的是两个人顺便千古留名了,以及因为司马相如的文名的传播,获得皇帝赏识,这份感情就算是投资,那投资也是成功的。
以及后面他们的爱情故事被美化,被流传千古,都是由司马相如的事业的成功和才华被时人广泛接受所带来的。
另外我记得西汉初有强行婚配的制度,我不知道对于寡妇是否适用。因为我知道的长平公主是寡妇再嫁,陈平也是为了钱娶得张寡妇。但是不知道寡妇是不是有不嫁的权利,如果没有不嫁的权利,那这段婚姻对于卓文君来说,就是好的结局。
司马相如之于卓王孙:带来了政治上的资本。
王宝钏式坑爹:虽然是戏曲作品,但是如果说我讨厌什么人,这绝对是其中一个。
一个宰相家的女儿,享受了家庭带来的地位财富,自己不尽一点义务。
嫁给了薛平贵,他去当兵音信全无更别提寄回钱物,自己带着娃苦守寒窑十八年。
男的功成名就后,回来看她竟然还是先试探她是不是没有出轨?
顺便带回个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小老婆,还要感谢她照顾自己老公?
寒窑生活熬干了身体,夫妻团聚没几天就死了。
而为了戏剧性与冲突,她的父亲不仅被耻笑,还得被写成造反要当皇帝。
一没儿子二没兵权,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想当皇帝的。就因为王宝圳这女人,她爹她妈这一大家子、她大姐大姐夫一家、她二姐二姐夫一家,强行不得好死。
这才是真坑爹、真造孽。
王宝钏与卓文君最大的区别就是选择人的眼光,以及活得时间的长短。但是那时侯如果王宝钏不早死,那她是多余的存在,还是死了的好。
而对于普通女生来说,如果学习卓文君这样的行为,那就是自寻死路。
一方面司马相如难得,佳人都爱才子,可才子难得,更何况是这种大才子。
另一方面爱情及婚姻,最好是建立在爱且尊重的基础上。司马相如尊重卓文君了么?没有。
一个男的如果真喜欢一个女的,那会先与对方的父母兄弟处理好关系,一个男的如果真喜欢一个女的,不会不告知对方自己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就让女方跟着自己一起生活的。
虽然没有尊重,像卓文君一样,建立在他爹的金钱基础上也是可行性极高的。卓文君家提供给司马相如的不止是一百万家产,仆人成群,生活富足。还是让他做官后能选择不与谁来往的选择权和底气。
现在不流行私奔这种说法,对于我们普通人,现实中更多的是奉子成婚。如果一个男的连拜揭家长这件事都没有做好,如果一个男的连婚姻的法律保障都没给到,就贸然让女方怀孕,我还是会觉得欠奉尊重。
我知道有奉子成婚还是幸福美满的,但是我听的见的更多的是:因为女方怀上了所以才跟女方结婚,因为男的前妻就是因为不能生育所以被离婚的。因为女方怀孕了,所以不给彩礼了,女方不嫁可以啊,不担心流产伤身体那就别嫁……
爱且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