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茂渊,你不一定知道她是谁,但说到李鸿章或者张爱玲,可能你就有耳闻——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是张爱玲的姑姑。
张茂渊一生活了90岁,她最大的传奇就是78岁初婚,嫁给了自己的初恋李开弟。
1
张茂渊的外祖父李鸿章
李鸿章是张茂渊的外祖父,他死的时候,张茂渊还不满5个月,但他对张茂渊的人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张茂渊,就要从李鸿章说起。
在秒懂百科里,关于李鸿章的介绍大体上是这样的: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他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实权人物,对中国的近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忠臣、重臣、权臣、名臣,在东方他是“辅佐中兴,削平大难”的股肱之臣,在西方他被誉为“东方的俾斯麦”。
而如果关注过晚清历史,我们就会知道,李鸿章是一个有历史争议,甚至是背负“卖国贼”骂名的人。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他出身寒门,于1847年考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随后他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并从那时候起开始编练淮军,慢慢地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
他曾追随曾国藩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后又开办洋务,创建近代工商业,并一手建立起了北洋海军,为日后叱咤风云的“北洋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他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可以与格兰特、俾斯麦相提并论的实权派人物。
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红人,慈禧太后称他为“再造玄黄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大清晚期,腐朽的清王朝已到了破鼓万人捶的地步,晚年的李鸿章作为大清的代言人,在外交上奉行妥协的政策,经其手签订了很多出卖国家利益的屈辱条约,他1895年去日本签《马关条约》时被刺杀,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多国签订《辛丑条约》后,被误认为是“卖国贼”,1901年11月7日在一片唾骂声中忧愤而亡,终年78岁,谥号为“文忠”。
李鸿章去世后被追封为一等侯,这是一个可以世袭的爵位,代表着李家已经踏进了贵族的圈子。这是后话。
1840年后的大清王朝,国门洞开,风雨飘摇,主权沦丧,割地赔款接连不断,西方列强大肆瓜分中国。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破屋破糊匠”,周旋于列强之间,竭尽全力在万难之中为清王朝争得一分之利,但在弱肉强食、强盗横行、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无论是进是退,他都摆脱不了“卖国贼”的骂名——“卖国贼”这顶帽子不仅大,还很重,外祖父的这顶帽子影响了张茂渊后来的感情生活。
2
张茂渊的父亲母亲
张茂渊父母的婚姻,是外祖父李鸿章做主的。
李鸿章有三子二女。长女叫李经溥,次女叫李菊耦,李鸿章对两个女儿很疼爱。他把长女李经溥嫁给清政府布政使级别的高官任道镕的儿子任德和,大女儿比大女婿还年长6岁;他把次女嫁给左副都御史张佩纶,小女儿不仅比小女婿小了22岁,而且做的还是填房,成为张佩纶的继室夫人。为什么呢?
张佩纶(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他的前半生,是开挂的人生。少年时天资聪颖,反应敏捷,数千字文章一蹴而就,可谓神童。考取功名犹如囊中取物,轻而易举就中了举人。他23岁考中进士,点了翰林;34岁署理都察院图左副都御史,官居正三品。他以“清流"自居,在朝廷里犯言直谏,弹劾了许多朝廷重臣。在他的弹劾下,一二品大官纷纷落马。张佩纶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与黄体芳、宝廷、张之洞一并称为“翰林四谏”。
不幸的是,1884年慈禧太后扳倒了恭亲王奕訢,张佩纶仗义执言,为恭亲王说话,得罪了慈禧太后,因而失势,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
福建是中法战争的前沿阵地。当年,法军发起马江海战,重创福建水师,张佩纶见势不对,赶紧撤撤退,逃了出去。战后,张佩纶被革除职务,发配到张家口。
1888年,张佩纶戍边期满返回内地时,第二任妻子边粹玉早已病逝,没有留下子嗣;正室所生的儿子张志潜年仅9岁。昔日的好朋友绝大多数与他断绝了关系,这正是张佩纶人生中最落魄、最失意的时候。但时势虽然抛弃了张佩纶,他毕竟曾是朝廷清流派代表人物,而李鸿章经常成为清流派抨击的对象,所以这时候,李鸿章没有抛弃他,聘任他为自己的幕僚。
没想到,李鸿章越来越赏识张佩纶。张佩纶的才气确实也没得说,后来袁世凯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排在最前面的“张幼樵”就是张佩纶。
李鸿章爱才,把次女李菊耦嫁给张佩纶——李鸿章想,他与李菊耦的生母赵小莲也相差15岁,但两人也能琴瑟和鸣。所以年龄差不是问题。
果然,张佩纶和李菊耦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夫妇弄棋抚琴,唱和吟咏,颇得闺中之乐。后来夫妻俩还合写了一本食谱与一部武侠小说。
张佩纶在《涧于日记》中对这段生活记载颇细,曾写道:“以家酿与菊耦小酌,月影清圆,花香摇曳,酒亦微醺矣。”李鸿章特地为他们的书斋题名为“兰骈馆”。
张佩纶与李菊耦结婚后,一直住在天津李鸿章府里,充任李鸿章的幕僚,为李鸿章出谋划策。
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抱养之长子李经方欲出任前敌统帅,为张佩纶谏阻,郎舅关系遂势同水火。李经方运动御史端良,以罢黜官员妄论国事为由,弹劾张佩纶,结果光绪下旨,将张佩纶驱逐回籍。
张佩纶没有回祖籍,而是带着妻子定居金陵。李鸿章给了女儿一笔非常丰厚的嫁妆。一到南京他们就买下了靖逆侯张勇的豪宅。该府邸拥有三座楼房以及一个花园,还不包括厅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到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消息后,他急得咳血。1901年,张佩纶应李鸿章的一再邀请,前往京城参加了《辛丑条约》的谈判,出力不小。《辛丑条约》签订成功后,李鸿章借此机会保举张佩纶,朝廷以四品京堂起用,却被张佩纶坚决辞掉了。他回到南京,后于1903年正月病逝,终年55岁。那时,儿子张志沂7岁,女儿张茂渊未满2岁。
李菊藕35岁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父亲李鸿章。36岁失去了同父同母的哥哥李经述(据说是因失去父亲过度悲伤,吞金而亡。朝廷特下旨褒奖李经述的孝行,李经述也被称为了清代第一孝子)。37岁还没从丧父丧兄的悲痛中走出来,李菊耦又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此后的日子,直到她46岁死去,李菊耦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一对儿女。而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一双儿女都非常上进,小小年纪就能将古文倒背如流,为人处世也相当得体。
后来李菊耦的孙女张爱玲在《对照记》中说:
“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李菊耦是“躺在”张爱玲血液里的祖先中的一个,每个血脉相连的亲人死去,李菊耦就死一次。
1953年,她的儿子张志沂病死,她死了一次。
1991年,她的女儿张茂渊病故,她死了一次。
1995年,她的孙女张爱玲病死于美国,她死了一次。
1997年,她的孙子张子静病逝,她血脉断绝,彻底死了。
3
张茂渊出国,船上遇情郎
母亲李菊耦去世时,儿子张志沂16岁,女儿张茂渊11岁。张佩纶正室的儿子张志潜已经33岁,所以李菊耦的嫁妆全由张志潜代管。而张志沂和张茂渊就跟同父异母的哥哥一起生活。
后来,张志沂结婚了,拿到了一些遗产,但因为无人管教,他很快就奢靡了,还沾染上了吸大烟的嗜好,日子过得一无是处。而他的妻子黄素琼却是向往自由的人。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的先进之风早已吹开了东方的大门,深入内部,很多富家子弟都在父母的安排下,纷纷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知识。所以,黄素琼背着“撇下4岁女儿张爱玲、3岁儿子张子静”的骂名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出国去了。
1925年,张茂渊24岁,她决定前往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在轮船经过马六甲海峡时,甲板上的张茂渊和黄逸梵狼狈不堪,由于晕船,两人狂吐不止。
正在张茂渊狼狈不堪之时,一方手帕递到了她的面前,她急忙接过手帕,擦拭起嘴角、衣服上的呕吐物,待她擦干净抬眼一看,眼前站着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正微笑着端给她一杯茶水。张茂渊怦然心动。只这一眼,爱情的种子就此播下。
那男子就是李开弟,他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公费攻读硕士学位。他家虽不如张茂渊的家室那般显赫,但也是上海名声颇盛的大户人家。
傍晚,张茂渊来到甲板上,欣赏夕阳下的海景,李开弟关心地为她披上一块红色的披肩,并用英文为她朗诵拜伦的诗歌。那一个个冰冷的字母,却将张茂渊沉寂了多年的心一点一点地融化了。
随着一路畅谈,暖心、有才的李开弟渐渐走进了张茂渊的内心。
张爱玲在《姑姑语录》中有写道: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帔霞,还留到现在……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
遗憾的是,虽然两情相悦,但两人的感情并没有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因为在和张茂渊不间断的交往中,李开弟了解到张茂渊竟出身豪门望族,外祖父是李鸿章。在李开弟眼中,李鸿章就是一个民族败类,签署了一系列卖国协议,出卖祖国利益;而张佩纶也决非英雄。马尾一战,张佩纶罪责难逃,实在是个懦夫。又听到张茂渊的哥哥,即张爱玲的父亲是个打吗啡、嫖妓的浪荡子。
于是,李开弟在张茂渊面前绝口不提婚嫁之事,身为热血青年且立志报国的李开弟怎能接受未来妻子是“卖国贼”后人的事实。张爱玲母亲在有意无意之间提及张茂渊和他之间的婚嫁,但李开弟装聋作哑,置若罔闻,两人仅作为好朋友交往。
如春风般温柔的李开弟,对于一个幼年丧父、兄长纨绔赖皮的女孩来说,他无疑就是星辰般闪耀,在她的生命里熠熠生辉。但是,真正的爱,或许就是克制吧。
后来的后来,时间到了1932年9月,上海,李开弟与夏毓智结成连理。结婚前夕,李开弟对张茂渊说:“不要再等我了,咱们今生无缘。”张茂渊却坚定地表示“今生等不到你,还有来生。”
从此以后,张茂渊很淡定,很冷静,波澜不惊,却非常痴情,她心中笃定,永不更改,她静静的,好像一棵铁树,有信心用时光的水,浇开感情的花。
后来,张茂渊姑嫂俩出席了李开弟的婚礼。张茂渊还做了女傧相。爱而不得,但她落落大方,十分得体,仿佛她和李开弟之间只有友情,而无爱情瓜葛。不知道要有多大的心才能让自己表现出“落落大方”,但我想,她看着自己最爱的男人放弃自己,而去牵手另一个女人,心里肯定很难过。只不过,她接受了自己的出身,也与自己做了和解——她知道,她最该爱的人,首先是自己。
5
张茂渊是张爱玲的暖阳
出国后的黄逸梵与张茂源过着如鱼得水的快乐生活,她们一起租房住,一起旅游,一起弹琴跳舞。她们还一起结识了很多名流,如徐悲鸿、蒋碧薇等。闲暇时,姑嫂俩还一起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
4年后,黄素琼收到丈夫的劝归信后回头,张茂渊亦陪同归国。但黄素琼还是无法和张志沂过下去,所以她搬去跟张茂渊一起住。
张茂渊有自力更生的毅力,也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她先是到英资怡和洋行工作,之后,又到无线电台播报新闻,成为中国第一代女主播。工作之余,她又跑到大光明剧院,为国外原版影片做翻译。虽然拿着丰厚的报酬,但她对金钱的态度很淡然。
后来投资股票损失惨重,甚至把嫂子托管的古董都赔了进去。有一段时间,她的生活非常艰难。所以张茂渊在1929年曾行使女儿的继承权打过官司。
当年李鸿章所赠与爱女的嫁妆,足够李菊耦、张志沂、张志沂之子三辈人使用,而且除了钱财首饰珠宝古董,李鸿章还将名下房产分予爱女,而这些房产则位于各地,遍及上海、青岛、天津各地。
张茂渊出国时拿走的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珠宝,当她从国外留学回来时,张家已经落没,母亲留给她的财产也被哥哥抢走。
张茂渊和张志沂知道是大哥贪了大部分的家产。于是,兄妹二人就联手起来把大哥告上了法庭。不曾想张志沂在途中被大哥收买,居然反戈相向,反对张茂渊继承遗产。所以官司输了。但更大的打击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同胞哥哥会这样背叛她,她彻底凉了心。
张茂渊个性刚强、独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茂渊才和张志沂老死不相往来了。即使穷,她也不曾开过口问她哥哥要钱。
而据言,直至1935年,张志沂在虹口还有八套房且未将与其妹妹共有的一套洋房计算在内。张志沂的老本行就是做“包租公”。
1934年,张志沂跟孙用蕃结婚,后来孙用蕃跟张爱玲发生了一巴掌事件,张志沂知道后又打了张爱玲并把她关在小黑屋里,张茂源听到张爱玲的遭遇后愤怒至极,为了替侄女出头讨个说法,她冲到哥哥张志沂面前理论。争执中,有暴力倾向的张志沂对妹妹大打出手。
最后,张茂源被哥哥打碎了眼镜,脸也青了好大一块。
“公道”虽未为讨到,但她的所为已深深感动了张爱玲。多年以后提起此事,张爱玲言辞中,仍写满了对姑姑的感激之情。
对于一直在冰冷之家长大的张爱玲,姑姑给她的温暖如同一道射向黑暗的光,给了她明亮也给了她温暖。
最初,从父亲处逃离后,张爱玲只行投奔了生母黄素琼。但黄素琼表现得异常冷漠,当时她给了张爱玲两个选择:一是拿一小笔钱去读书,二是嫁人。
张爱玲选择去香港读书。但张爱玲还未来得及出名,香港便沦陷了。
香港失守后,黄逸梵便跟着外国男友远游去了,张爱玲再次被无情地抛弃。
就在张爱玲觉得人生无望,准备辍学找工作时,姑姑张茂源出现了。她苦劝她不着急找工作,先跟着她一起吃住。
张茂渊就像落水者丟来的救命稻草,张爱玲随即搬来与姑姑同住。张爱玲与姑姑同住的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远比她和母亲同住时间更长。后来,张爱玲在姑姑的牵线搭桥下出了书、成了名。也是在此期间,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
6
正常往来:张茂渊请求李开弟做张爱玲香港读书的监护人
李开弟夫妇与张茂渊的友情一直没有中断。李开弟结婚后,张茂渊虽与他有往来,但她却从未有过任何有失分寸的言行。
交往中,她始终恪守着底线,与李开弟保持着”三米开外、五米之内"的距离。
显然,李开弟对张茂渊的不够了解和不信任,让他错过了张茂渊。当李开弟在日后真正了解张茂渊的性格和品行后,早已为时已晚。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了,他不能背信弃义抛妻弃子,只能继续愧对他的初恋张茂渊了。
但张茂渊并无一丝一毫的恨意,他们就像最好的朋友一样来往。
1938年,张爱玲考入伦敦大学,由于战争的爆发,使张爱玲不能如愿赴英就读,转而进入香港大学,此时需要一位监护人,张茂渊认为李开弟是最合适的人选。李开弟一口答应张茂渊的请求,去怡和洋行香港分行就职,照顾张爱玲的生活。
因张爱玲受到李开弟如父亲般的照顾,她尚能立在摊头吃上油煎的萝卜饼,偶然还可以喝上牛奶,吃上甜面包、三角饼、椰子蛋糕。
1938年至1941年整整3年,张爱玲得到李开弟的悉心照顾。
7
患难见真情
上海解放后,李开弟进了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工作,张茂渊一直居住在上海。李开弟夫妇和张茂渊始终相互走动,只是时间的铁笔无情地在他们的脸上刻划下一道道皱纹。
“文化大革命”似一场无情的狂飚,把李开弟掀起,又吹落,一夜之间,李开弟变成了反革命,于是革工资,扫地出门,磨难接踵而至。张茂渊作为封建官宦的娇小姐日子也过得异常艰难。
年近古稀的李开弟每天要穿着长筒套鞋在里弄里打扫卫生,一桶水、一把扫帚、一把挖勺成了他每天的必备工具,有时真有点力不从心。
张茂渊一如既往,不怕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时常带些食品、礼物去看望李开弟。在看到李开弟打扫卫生时,从小娇生惯养的张茂渊,也会捋起自己的衣袖,露出自己那双白嫩的弹钢琴的双手,拿过李开弟手中散发着臭味的工具,帮李开弟干粗活,就像当年李开弟不嫌弃呕吐的张茂渊那样。
“对我来说,风光无限的是你,跌落尘埃的也是你。重点是你,而不是怎样的你。”
8
再续前缘
1965年李开弟的妻子夏毓智住进了医院,长达数个月的治疗、抢救,她过日子如同煎熬一般,张茂渊陪侍左右,夜不能寐,衣不解带,这种情深意长的举动使李开弟夫妇和远在外地的子女感动不已。
李开弟的妻子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将不久于人世。一天,当只有张茂渊单独在其身旁之时,她伸出了瘦骨伶仃的手,紧紧地握住了张茂渊,两行热泪淌在她的削瘦的面庞上,深情地对张茂渊说:
“我早知道你和李开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对,当初李开弟对你的出身抱有偏见,对你的个性也不甚了解,他是一个粗人,就断然拒绝了你的初恋,贸然和我恋爱并结婚了。真的,当初我一点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恋情暗藏在内心深处,我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出来。
等李开弟了解你的为人个性,了解你的坚忍不拔的恋情之后,我已经怀孕,和李开弟再也分不开了。李开弟苦恼过,悔恨过,内责过,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
你作为李开弟的初恋情人是那么地专注于爱情,在长达几十年不间断的交往中,你没越雷池一步,这点是我在暗自观察中的深刻认识。李开弟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你视我儿子为己出,李开弟视张爱玲为己女,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将不久于人世,我过世后,希望你能够和李开弟结为夫妇,以了结我一生的宿愿,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会死不瞑目。”
在李开弟妻子的一再恳求下,张茂渊含颌答应了,李开弟妻子遂于安详中仙逝了。
9
迟到的婚姻
在李开弟的妻子夏毓智死了14年后,即1979年的一天,78岁的张茂渊给李开弟写了一封信,短短一句话,将张茂渊此生的艰难和愿望都道出了,她说:“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时间不再等我。”
李开弟看后,心疼与悔恨交杂,他深知张茂渊对她的爱和付出,也遗憾自己这五十多年来对她的抛弃。
于是,得到夏毓智首肯的二人,十分慎重地征求家人的意见。李开弟写信给远在广州的儿子,征求他的同意,儿子当然赞同老爸的黄昏恋。李开弟又写信给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张爱玲,征求她的同意。张爱玲早就把李开弟当作自己的长辈,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并向姑姑、姑父作福。
1979年3月19日,张爱玲接到姑姑和李开弟结婚的喜讯后,她写信给最好的朋友宋淇邝文美夫妇,说:“我非常感动,觉得除了你们是,这是我唯一亲眼见的伟大的爱情故事。”
结婚那晚,夜深人静之时,当李开弟用粗茁的双手紧握住那双仍是绵软细腻的纤手时,李开弟的内心不禁怦怦跳个不停,月下老人的红线牵得太慢了,一牵就是54年啊!
这一年,张茂渊78岁,李开弟81岁。
幸福只持续了短短的12年,1991年6月,张茂渊便乘鹤西去,享年90岁。1998年李开弟也在平静之中含笑逝世,享年百岁。这是一段因爱而执着的不朽传奇,至今读来,仍是令人泪眼婆娑。张茂渊,用自己的坚贞和不朽的执着与信念,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她这一生,也无憾了……
温暖,有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只有拥有爱的能力的人,才能散发出温暖之光——如张茂渊一般的懂爱的人,因为懂,即便面对的是张爱玲和黄素琼这般的看起来凉薄的人,因为她的尊重、理解、包容,她们也都格外温暖,她们还都视她为一生最重要的人。
对于张爱玲而言,她不仅是姑姑,更是她走上文学道路的指路人;她还是张爱玲的偶像,是穿透张爱玲凉薄一生的那束光,温暖一生。
——本篇正文完——
韦志学,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的终身学习者。欢迎关注并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