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若宝读《东方娃娃》(2023/01)的内容。念完之后她若有所思的总结道:这本书里怎么都是“快、快、快”啊?做事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啊?慢慢来不是很好吗?可见,小孩子对“快、快、快”的催促是多么的反感。
是啊!慢慢做不好吗?想一想自己对若宝说的话也总是有意无意的出现一些催促的词。一直也知晓催促的危害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嘴。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不惯孩子慢一点呢?
这是因为我们评价孩子动作快慢的“参考坐标”是成人速度。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肌肉成熟度、神经发育完善性、身体协调性都稍逊一筹,比大人慢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因此,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孩子永远也达不到大人的标准,所以永远都会嫌孩子慢。
还有些原因就是我们认为孩子慢会影响我们自己做事的进程,认为这样会很麻烦。比如,吃饭时我看着孩子慢慢吃饭觉得影响我洗碗进程。于是只好不停的催,等急了,索性从孩子手中夺过碗喂给孩子吃。这样省事多了。
有时候我们催促孩子是为了自己图省事。
做得慢,没关系,孩子的动作会由慢到快逐步熟练的;做得不好,没关系,孩子会在修正错误的基础上渐渐找到正确的方法,取得进步的。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完全不会,甚至于他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远没有我们成年人那么精准。在孩子一次次的练习新技能时,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孩子,你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