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for my sister

for my sister

作者: 泛论派 | 来源:发表于2019-09-26 15:26 被阅读0次

for CBX ,my sister.

“grasp all,lose all.”

我以前高中末尾的一段时间喜欢自己创造然后翻译英文句子,很多我现在都忘了,至今能够记起的只有那么少数的几条,其中有这么一条就是这句话,临近毕业,就想起这个事来。

这个短语直接翻译出来是是“抓住一切,失去一切”。我把他翻译成“一无所有,拥有一切”。也有个因果关系在里面。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话跟直译都有个共同点。本质上这句话都说的是一种自由与选择和二者的关系。

当我在你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也就是高中结束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很自由的,我不再受到这该死的,摧残人性的高中教育束缚了,除了不用跟猫狗比睡觉早晚这种生理上的自由以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自由一方面是离家庭更远,去到新城市开始迎接未来的自由,另一方面——我记得高考后我走出考场的第一件事是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身体在不受控制得颤抖,未来对我来说有无数种可能,我可以选择很多职业,城市,甚至从那一刻开始自己的人生规划,凭年轻的躯壳和脑袋,将会很少有什么工作是我不能胜任的。这感觉就像一个被关押多年的年轻囚犯,被告知刑满释放的反应,心灵异常平静,身体因激动而颤抖。

但是回到现在,我更愿意提醒当时的自己这是一种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做出选择才能有的。

你放弃了一棵树,却拥有一片森林。这句话的你拥有的是森林的选择权,实际上你是一无所有的。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都是这样,很多人也是这样。

我在这之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很多后来在我看来重要的事情,比如人自身,虽然我在笔记本首页写上“人能认识自己,才能认识社会。”然而这更像文革时期的标语一样跟我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不到某个阶段,就理解不到。这就像有些人满口仁义道德,等到听众没了,暗地里又为道德和利益挣扎。孔子骂这种人“乡愿”,是道德的窃贼。其实能陷入道德困境都算好的,有些人根本不谈道德。

道德这个东西不是这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如果看了上面几句话你就对道德肃然起敬,或者觉得道德是难得的东西,那我宁愿不跟你举这个例子,请忽略掉相关那几句话。

你或许会有点印象,高考完我去隔壁县城找了一份假期工。

我去面试的时候,老板把我填好的简历表仔细看了看。

“你的特长或爱好是什么,怎么没填?”

我一时回答不上来,后来我说

“我的兴趣爱好全被高中的教育磨掉啦。”

我这话说的很真实,朝六晚十的作息中,兴趣爱好是一件奢侈的事,当时能做的只有忘掉这东西的存在。后来做家教的时候,我才知道,现在小学生的作息也成朝六晚十了,每天晚上都要写作业,平常一放学就写,有的要写到9点左右,有些家离补习班近点的,偶尔也会写到11点多才走。“简直是畜生。”我的一位朋友骂道。

“畜生不如啊。”我跟着附和。

我偶尔听到别人痛心疾首地评论00后是怎么的叛逆,如何的不敬师长,如何做出很多无厘头的事。

我觉得挺好的,如果再多点这种情况就更好。在他们荒谬的生活环境下,再怎么做都不为过。

不过要当心叛逆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叛逆到极点是看不出叛逆的,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疏离。

你现在高考完,马上就到了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头脑里想着一百种未来职业和生活的可能,而这些可能跟你即将进行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有种说法叫考得好不如选得好,要选得好实在是很难的事,有的行业可能是这样,过几年又是另一回事,一切都在变化,中国人太多了,即使真有个好的选择,那么也因人满为患而变坏,每个行业都有困难之处。绝大部分的困难是钱少事多。要说真有什么行业,现在是人工智能相关和游戏相关的行业,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做重要的人生选择要足够了解自己,当然也要判断大环境。很少有人能够把专业和兴趣结合起来。在西方社会里,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一直谈know yourself,邓晓芒谈到西方社会时,说近代西方人一生都在探索自身的极限,所以有的人环游世界,有的人从粉刷匠到作家,都在做各种尝试,到死了都在问上帝自己是块什么“材料”。

我是很感动的,这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们的社会更像是教育人心往一处使,好学校,好工作,最终赚钱。所有的行为目标都是对钱的追求。这是跟我们的环境有关的,毕竟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物质需求是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一个人只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是可悲的,活得浑浑噩噩。我们的父母辈大多数是这样,当今时代的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延续了下来而不自知的。他们逃避的办法是家庭,当脱离了家庭时候就尽早组建个家庭,没有条件组建家庭就在创造条件组建的路上。家务和孩子的出生,加重了他们的物质问题,然后他们就以此不再抽出精力去思考。很多的体验,他们都是匮乏的,但是看着大家都是这样,他们也就安心下来。

然而父辈们的是有很多宿命性的,他们可以说,这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不是他能选择的,毕竟他们的出生,命运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十五六岁就让他们为生活去奔波了。这是你我与他们不同的时代背景,我们有四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知道很多,我们可以开始不惑和知天命的练习,只需要做到真诚和倾听内心就行了。

所以我有时候想:就是博士读完出来,该去卖水果的还是可以去卖水果,本科或硕士出来想去卖猪肉的就去卖猪肉,想去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人一定是不惑的,这种人太少了,我是很佩服他们的。

孔子六十而知天命,我觉得他更多的是认命。命运这个东西很难说,我不明白,几句话也说不明白。

大学志愿表,你看到有很多的专业,以前的几十年里没有,实际上这是跟资本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去流水线,看到有很多个工人,每个人完成一个工序,最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这样做提高了效率。有的人只管贴胶条,卓别林只管拧螺丝就行了。拧螺丝的不用费心胶条的工序,做背光板的不用学安电池。对应着五花八门的专业/职业,这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产的效率。例如我的读建筑学的朋友,容易对专业和建筑师这个职业产生神圣感,在我看来这是年少的多情。

所以你的眼光要大点,至少要想想流水线尽头的产品是什么,然后就能从那个角度来看专业学习和工作上的一些疑惑,不要认为贴胶条是个神圣的事情,去理解世界的运转,资本的运作。

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专业,都是你为物质基础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你要认识自己,活个明白。这有什么用呢?我觉得其中一种用处就是不会再有迷茫感。

有的人把这流水线看成生活,流水线的尽头看成死亡,然后再从那个地方看待生活,当然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某斯基当你回顾一生时不应该为往事碌碌无为而感到后悔,王阳明死时候说:“吾心光明,夫复何求。” 还有人挣扎着拔掉导管,说还想再活500年的。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说的是人要抱着每分每秒都在死亡的心态,才能有强烈的自我存在感。

关于未来,最重要的是去体验,去试探各种可能性,不要过于在乎物质,不要变成只会贴胶条和拧螺丝的人,不要看周围怎样就怎样,不论你周围是好还是坏,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做到真诚对待自己。偶尔可以想想流水线的尽头,但不要常常想。困惑的时候看看中西方的各种主义去解决人生的疑惑,我想不出比这能更快解决人生疑惑的办法。周濂在他的书里说人必须选择一种信仰或主义一起活下去,我觉得如果一定要做这个选择,那前提必须了解足够多的信仰和主义。

所以一个人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人生态度,也要统统了解过一遍才好。

我知道白菜会被猪拱的,但这是你的私事,我不关心。感情方面,你去看看三毛吧,我觉得放到今天她也是个比较真诚和特别的人。

这篇文章只能算是个随笔,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为念头转瞬即逝,说不定过一年之后你高考完我就没耐心去写这些事了,可能我也开始贴胶条了。另外本来想写写怎么选专业的,但直到结束了也没写进去。本来之前想让你去学轻设计方面的工作,比如服装设计,以后可以自己开个品牌,又想让你去报人工智能或者计算机游戏行业相关方面比较好的专业和学校,但我觉得学数学可能不适合你,另外这个比较热门,你虽然成绩好,但也未必能选择到,学医又比较辛苦,理工科的设计女生可能吃不消,人文类的出来找工作稍处劣势,很多人毕业后都是选择去公务员/教师,律师的话虽然不错,但出来还是要看很多资料考证,从底层做起。这么想来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倒不如你自己看着办算了。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选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高考完后的几天,很多人都会玩,但是你需要自己估考试分,估分数线,选几个专业并排序。也要考虑下报志愿是个万人博弈的情况,所以在逻辑上需要多推演一两步的情况。

你看到这篇文章本来是我秋分日开始写的,前后删减不知不觉也花了两天多的时间,是我十个月前写的,定时发送到你邮箱里的,不必惊讶文章署名时间。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六

相关文章

  • Myfamily

    This is My sister This is My father sister and me...

  • 2017-12-13

    This is my sister.

  • My Sister

    时光啊!真的感叹这时光,都不记得我和妹妹两个人有多久没一起躺在床上畅谈了。 那一年,我高一,妹妹初二,而在此时,我...

  • This is my sister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的课堂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

  • My sister

  • To my sister

    你见证了我的改变 现在又要亲手将我毁灭 我真有那么不堪 让你对我视而不见 我不管 时间的错乱 精神处在崩溃的边缘 ...

  • My sister

    曾家有女初长成,年芳二四,生的大家闺秀,不失才气。 姐姐,一个凌驾于年龄上的词汇,幼时的我争着想当个哥哥,可却一直...

  • for my sister

    for CBX ,my sister. “grasp all,lose all.” 我以前高中末尾的一段时间喜欢自...

  • This is my sister

    听完孙慧娟老师的《 This is my sister》,我感觉她引导的不错,先用一张全家福教会了家庭成员的名...

  • To my sister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for my sister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qn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