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6-14每天经过的路

2020-06-14每天经过的路

作者: 三师游学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22:58 被阅读0次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周!

    兼明的写作让林海觉得:娓娓道来,历历在目,淡而有味,平中显奇。让一壶春觉得:叙事清楚,情在文中。让羽书觉得:简直是徐徐展开的一幕电影。来,一睹为快吧!


    林海的“路”几易其稿。


    罗布林卡走了不一样的路去吃了一顿早餐:

    自然观察小记
     
    初夏,荷花渐渐探出头来了。
    自从疫情后恢复工作以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因长久放松突然投入工作的新鲜感没有了,已经有些疲倦。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放个假,这一天,特地早起,买好早点,带到公园,一边观赏荷花,一边吃早餐。荷塘有些拥挤,残败枯黄的叶子没有被清理,荷叶下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非洲鲫鱼游来游去,可是因为太多了,也显得局促。初绽的荷花,色彩娇嫩如少女,渐变的粉,是调色板里难以找到的天然的美。偶尔有一瓣凋落的荷叶,一叶扁舟似的静静停在泥塘里,更衬托出荷叶之纯美。
    一抬头,闻风而来的赏荷人已经很多了。老年人对荷花尤其是有真挚的爱。老爷爷喜欢站在荷塘边与荷花合影,中年人则在观景台晨练。还有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老人,来吸收这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好像这世间的美,能给他带来无与伦比的快慰。
    虽然还很早,但晨练人的高功率音响已经开始工作了。播放的音乐,从音量到音调,都与这荷塘甚是违和。就连声音的世界也是这样拥挤局促。
    恐怕这里的荷花,不是周敦颐所爱的那种,因为今日之“莲”堪比当年他笔下“世人甚爱”的“牡丹”。这种感觉,正像是《道德经》中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不过,看到这么多人爱莲,若莲心有知,必转苦为甜吧。

    不久又跟我们分享了一位路上遇到的了不起的司机

    周六的讲座,张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位特别稳妥的司机,非常准时,随叫随到,车上干净,而且服务很好。

    去的时候,我都在跟同行的林老师说话,老刘没打扰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老刘侃侃而谈。

    老刘得意地谈到他的车队,是他十几年一手经营起来的。先是身边的亲戚朋友,听到他生意好单子多,闻风而来,跟在他手下干活。老刘给他们介绍生意,不拿他们的提成。不过,跟着老刘,就得听老刘的:准时,随叫随到,车上干净,服务很好,价格还便宜。

    老刘有一个规矩:人不能离开车超过100米。客人有需要,打电话给他,他随时就能出车。在以前各种打车软件还不流行的时候,县城里谁家生孩子都喜欢打电话给他,因为一叫就到。然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生孩子的人家,除了车费之外,会另外给司机一个大红包。老刘给自己定的规矩,给他带来了额外的小费。

    更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好的口碑,大家都信任他,他也总是能不辜负客户的信任。虽然他不用任何的打车软件,但他的单子从来就没有停过。

    快把我送到终点之前,他就接了一个单子。其他的单子就推掉了,都是直接联系他的。

    老刘说,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24:00~5:00,没办法,客户需要他,每天都能走十几趟。虽然每一趟的价格都便宜,市场一般的定价要低,但是他的细致、用心以及勤勉,仍然给他带来了很不错的收入,一天能赚一千多。

    他还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三四年前电动汽车还不太流行的时候,他等了三个月,终于订到了他手上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加速快,在路上开着也更安静,还不会发烫,不用定期去做保养,重要的是,同样里程,电费相比于汽油费成本大约只有1/5,像他们专业跑车的人,节约的成本就会很可观。现在,他车队里面有三四个司机,都跟他一样,换成了电动汽车。充电几分钟就能续航几十公里。为了方便充电,老刘还自己亲自动手在家里装了充电桩,火线零线功率电阻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优秀的人才是相似的,不优秀的人各有各的不优秀。不管是哪个行业,优秀的人才都具备着这些共同的属性:

    1.善于思考和钻研,细节上,尽一切可能提高业务水平。

    2.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带动一片人一起发展。

    3.对自己有明确甚至于苛刻的要求。

    这样的人才,他不需要依赖什么平台,他自己就发展成了一个平台。


    广思分享了儿时看望姥爷姥姥的一条两公里多的步行的路,末尾有哲学的况味。


    一壶春的作品:

    木欣分享了上班之路,一个吸和呼,平常而有营养的路

    吸呼之路


    正轩看着蝴蝶思考了那么多有趣的问题:

    看到蝴蝶使我想起的几个问题

    1、蝴蝶是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它们视野范围有多大?对空间的表征是怎样的?鲜花对它们意味着什么?

    2、蝴蝶之间为什么会追逐?出于觅食的便利,还是游戏,还是其他?

    3、蝴蝶需要同伴吗?独行的蝴蝶和蝶群中的蝴蝶在感受上会相同吗?

    4、蝴蝶的飞翔为什么是断断续续的?这种断断续续和鸡走路时脖子的断点式移动有相似之处吗?生命世界中运动的连续和离散是如何划分的?

    5、蝴蝶的落地和国际空间站的对接,或直升机的落地在控制机制上有区别吗?

    6、蝴蝶如何搜索花粉的?是否会出现重复采样?其空间记忆是如何存储和提取的?

    7、蝴蝶在觅食、求偶和繁殖、选择产卵地、识别和躲避天敌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它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和阻碍,又是怎样解决的?

    8、蝴蝶需要休息或者睡眠吗?它们睡眠时在做什么?

    9、在城市生活的蝴蝶会受到城市环境的干扰吗?比如噪音、光线、水源、气味、植物种类单调性。它们又会如何随着现代城市环境而进化呢?

    本周花絮1:几位伙伴迟交文章,慷慨赠书观微书屋,引起大家对观微书屋兴趣

    本周花絮2:有三位伙伴分享了关于写作的想法,名为写作群,多交流写作心得是题中之义。

    罗布林卡:一些学者的写作习惯

    兼明:可能毁掉孩子写作能力的一些事儿

    烛伊:写作是一场爱恋


    本周花絮3:林海的一篇教育随笔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手机事件

    兼明的剖析:「林海:[链接]手机·巨婴事件」

    ————————

    Re:特别真诚,特别有勇气的一篇文章。令人深思。

    作为一个学生(大概可以这么说吧),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许在这个视角下的观点没什么道理,又太理想主义,姑且一读吧。

    我曾经有位老师,他讲过一句话:“教育家往往不能教好学生,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实干者、懂经济、懂社会、懂政治的人。而教育家不研究这些。”

    我不认可这句话。当然,有很多角度可以提出批评,但我不赞同的并非这个观点本身,而是他提出这个观点时,那种从业经验带来的自得,那种说这句话仿佛在说真理一样的笃定感,那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判断可能失误的自矜。

    后来,有一次当我正遭遇着学期末有史以来最强一次的自我怀疑时,我在宿舍楼遇到他,他问我:“你最近感觉如何?”

    我犹豫片刻,撒谎说:“挺好的。”

    他说:“我也觉得你最近状态很好!要继续保持啊!”

    他对我(性格、心理状态上)的判断全是错的,从此我不再奢望能遇见懂得当代年轻人苦闷的教师。(当然最后我还是遇到了一个半,但这是另一回事了。)

    我有一个很私人的见解,似乎越是有经验、越是觉得自己什么没见过的人,越容易陷入某种思考的路径依赖上去。

    就好比这篇文章,假如a,那么就b,b又导致了c,c正好是d的特点,d这个事情没办法了。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阅读逻辑学的书籍时,开篇第一个要点就是,分清“事实”和“观点”。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事实部分很简洁,观点部分洋洋洒洒。但这些有限的事实,一定可以推导出这个观点吗?

    对,我是想批评巨婴这个表述。一个学生,17岁,高三,家里有钱,瘦弱,沉迷手机不好好学习,说脏话,父母打骂也管不了,对父母的教导很有反抗心,对自己未来毫无规划。——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他“巨婴”了吗?哪些现象是因,哪些现象是果?即便这个结论是对的,这个判断中能包括的现象也太多,对于解决问题基本没什么用。

    而且统观这篇文章,“问题学生”这个词也特别刺人。这是个标签式的表述。而我知道这标签,基本就等同于“没救”“学习不好”“将来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意思。

    我曾经也被说过“问题学生”,甚至可以说我直到现在还是个问题学生,这些描述,除了家里有钱,全部可以在我身上成立。但我恰好懂得一点如何跟老师沟通的方法,我喜欢写文章,喜欢用笔很激烈地表达。但是这位学生或许不会,这是我悲哀的地方。

    我不曾见过这位学生,没有跟他朝夕相处共同学习两年。或许他就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很不好的人。

    但人格问题,是一个很重的词,做判断要谨慎。实际上,在这篇文章的表述里,作者从发现违法纪律的行为后,到命令上交手机、沟通受挫无果后,就全部越过这位学生,是在同家长沟通(当然这两年间可能有针对他个人的无数次谈话)。

    老师心里觉得学生是巨婴,这个年纪的青少年是很敏感的,他觉得你看不起他,他为了维护自尊自然要看不起你。而老师学生中间这道互相信任的桥梁一断,基本上就不太可能施加什么正面影响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篇文章里,对这位学生的描述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作者本人的老师视角,另一个是家长视角。青少年刚好是叛逆的时候,对权威的不屑是心理自然,反而会更在乎小社会里的形象,比如朋友之间。不知道这位同学有没有朋友,他的朋友怎么看待他,他自己又是怎么看待自己?

    他为什么想要搬到6楼去,是怎么做到的,又是为什么会被父亲知道?

    他在手机里玩些什么,他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此为推测,但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大概是不会因为一个手机的矛盾被老师叫回家去的),他究竟有哪些障碍?

    这些问题,是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想到又特别好奇的。

    当然我知道一个高三班的老师有多么辛苦,给作者比心❤

    在这篇文章里读出了些情绪,所以很冒昧地写了这样的长长长读后感。我的心理动机跟上次花了长时间说“语法”是一样的,教育上没有小事。

    我自己有过老师点评作文上升人格的体验。我的错误在于其中一句话用词不当,写了“悬崖”。那是一次秋游,其中有点意外状况,我不是不能理解她担心家长看我的作文产生误会。她当着全班的面,圈出我文章里的整段话,说我用词不实,极尽夸张之能事,这证明我有“被害者心态”(这个词的表述出自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总觉得身边人亏欠自己,全世界都在跟自己对着干。这种心态要不得,将来到社会上去会吃大亏。我有错在先,于是我相信了,后来很长时间我的痛苦都来源于此,怀疑自己对事情的感知有问题。

    木欣分享一首歌

    childhoo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6-14每天经过的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rd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