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某一天你好不容易来了点积极上进的心劲——特别想去做某事,信心满满,劲头足足,比如跑步锻炼或读书学习,但是持续了没几天,感觉不行,太累了,太受约束,干嘛呀!不如“随心所欲”舒服自在,慢慢地就放弃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又有了积极的想法又开始立志,然后又放弃,循环往复……
怎么能够保持自己期待的良好状态,不会往回退缩?
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一种方法就是自我对话。为自己列出一天要做的事项,不要列太多。如果列得事项太多,长长的单子上有七八件事,那么,干不完就会沮丧。
我曾经阅读过某简友的文章,连续写《今天完成了三件事》,都是她每天印象深刻、触动自己、利己利他的三件事,觉得挺好的。
所以,我们可以列出“三件待办事项清单”。今天不管怎么样把这三件事做了,只要把这三件事做了,我就觉得很好。
最近几天,我写文不在状态,我索性不写,用读书笔记更文,想一想,我每天早晨没有耽搁过跳舞锻炼,并且沉浸痴迷,乐此不彼;白天上班到单位处理事务,与同事沟通顺畅,心情愉悦,常有收获;按摩老师每天中午像对待女儿一样为我身体着想,按摩治疗我的未病,被动享受,充满感恩(可以算半件事);晚上洗漱完毕,在客厅轻声朗读10页陈老师赠予我的《暗香疏影》(再算半件事)。这一天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再想干点别的事,那就见缝插针,完成了会开心,又多完成了一件事;没做也没关系,一天里有三件重要的事能干完就好。
再一个方法就是自我引导。我们在听课时,老师会说“注意力、注意力,集中、集中、集中”,这就是自我引导。“工作、工作、工作,来,工作、工作”,用语言来引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我有一个习惯,坚持了多年,就是每天晚上熄灯准备睡觉前,会默默地(有时也会出声)说一句:“宝贝,睡吧。”自己称自己“宝贝”,也是没谁了。把自己当作那个跳出来看见的“她”,并且还是那个喜欢的“她”,说出这句话后,心中充满淡淡的喜悦和感恩(身体不疼不痒,轻松舒服,享受当下这种小幸福),很快入睡。
用语言引导自己,注意要用正向的词语,尽量不要用“不要”这样的词,比如“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要走神”,大脑很有可能不接收“不要”这个词,它只听到了“分心”“走神”。多跟自己说:“集中,集中,认真,睡个好觉”等,这都是正向的引导。
再一个方法,就是找到一个锚,可以以过去的成功为锚,比如在你的脑海当中,有一个自己状态特别好的情景——得奖的情景、获胜的情景,感恩自己的情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那件事,想一想那次你是怎么做的。这就是一个锚,把自己带到那个好的状态。
也可以以他人为锚,比如说遇到了烦心事,想一想,如果我是孔子或老子或庄子,会怎么做;如果我是谁谁谁(可以是自己佩服的身边的榜样或敬佩的长辈),会怎么做,这就是以人为锚。
还可以以某种情绪为锚,就是你喜欢自己的一种情绪,你希望能够回归到那个情绪,记住那个场景。与人温和地说话交流,相互感到温暖,相比较情绪一点就着,在不稳定的状态下沟通,感受哪个好,哪个不好,每个人都会明白。
这些都是有效的自我对话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持状态。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转变态度。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
积极的态度首先要能够做到不杀“信使”。早上闹钟响起,有人特别想把那个闹钟砸了。是啊,早上睡得昏天黑地,闹钟响起来,想把那闹钟一巴掌扇飞,这就是杀掉“信使”的行为。当闹钟提醒时,当有人说你哪儿不对时,或者有领导批评你时,有客户反馈你时,不要杀掉“信使”,要去想想,这是一个提醒,这个对我来讲很重要。
再就是重新看待失败与错误。没有失败与错误,就没有进步。如果我们每天做得所有的事都是正确的、成功的,那么证明我们所做的都只是最简单的事,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事而已。
积极的态度,还有就是重新定位“舒适”。我们经常说走出“舒适圈“,有人说:“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怎么进入舒适圈?”“舒适圈”到底是什么?
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人们愿意生活在熟悉的“地狱”,这事虽然糟糕,但是你熟悉了,就会愿意待在这个地方。如果让你发生一个转变,虽然你也知道那个转变很好,但你就是不愿意变化 ,不愿意走出“舒适圈”。
走出“舒适圈”,好像说要去不舒适的地方,我们可以改个说法:“要不断地扩大舒适圈,让我们感到舒适的东西变得更多。”
有人说,还是待在舒适圈似乎比较舒服。好多时候是暂时的舒服,因为我们只在这个小屋子里边舒服,我们只在打游戏的时候舒服,我们只在吃泡面的时候舒服……可以试试看,让舒适圈扩大一些,不仅仅是某一小会儿舒服,要考虑到身体的长时间舒服,就不能老用一个姿势打游戏、刷视频,换个姿势,起来伸伸胳膊动动腿;如果想让生命不虚度,就不能随心所欲、得过且过地度过每一天,考虑学习成长。所以说,要重新看待“舒适圈”。
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还要学会“取舍”。
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好多人不敢不接电话,遇到问题就要马上接,所有的信息都要回,手机不在眼前,就会心神不定,因为觉得很多信息都很重要,怕错过。
实际上,“错过”是什么?错过就是“取舍”,就是分清楚主次。
露西在《掌控注意力》书里列举了她女儿的一个案例。
女儿在参加某活动时,听到她的夏令营同学抱怨,说自己有一个比赛没有参加,来参加这个活动了,很可惜,那个比赛真的特别重要。女儿说:“那要祝贺你,因为你做出了取舍,你知道哪件事更重要,所以你做出了选择。”那个同学就说:“真的吗?”她马上状态就不一样了。
心态是什么?心态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态度。原来看待这件事,会说:这叫失去、倒霉、错过。如果重新换个角度想,这叫作选择、取舍、判断。当你有了自己的判断力,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就有了取舍和选择,这都是保持良好状态的方法。
还有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我其实常用,就是做“刻意练习”式的“心理排练”,我叫它“过电影”。就是当你遇到一件重要的事,担心自己“做不好”或“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时,在脑海当中预演一遍,想象那件事完成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过一遍,对于保持良好状态,集中注意力亦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