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撰写有两篇拙作,两篇拙作的名字分别就是《书海札记之——漫谈关于阅读之缘起》和《书海札记之——漫谈关于藏书与购书这件事情》,既总觉得是有一些意犹未尽的,还自认为是有一些话语可以拿出来言说一番的,因此就决定撰写一篇有关于写作的拙作。
你和我只要是一个有心的人,还只要是用心地去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这样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来哦,在通常情况下来说,但凡是那些欢喜阅读与读书的人,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来说,或多或少也同样是比较欢喜撰写一点各类拙作的,他或她每间隔一段时间以后,总要撰写点各式各样的内容,总要去发表一些自己的随笔录,自己对于某件人事物情又会产生哪些感想与想法,既不管这个想法,是极其正确的,还是完完全全是错误的;也不管这个想法,是比较幼稚稚嫩的,还是比较成熟老辣的,皆欢喜通过拙作来表达所思所想……
而且在这两者之间还是相辅相成的,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基本上全都是无法去逃脱这个“定律”与“魔杖”的,就拿我自己来说,也同样莫不是如此的。通过长时间的阅读,还伴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内心不免也会有一些心痒与技痒、也会撰写一些拙作的。
说一句大实话,我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地欢喜上“写作”这件事情的。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尤其是自己在就读小学的时候,对于“写作”这件事情,竟然是提不起丝毫兴趣的,不但对“写作”这件事情也是十分感冒的,而且感冒的时长,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一直要到初中三年级快要临近毕业时才结束的,每次只要是教授国文的先生布置写作,整个人就会感到头痛不已,不仅不知道应该去写点什么内容才是好的,而且还不知道怎样才能去撰写好一篇作文。
我至今还能清楚地去记得,自己在就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当时的班主任是郭燕楠先生(女),她是专门教授国文课程的。有一次,她还对我以及班级里面的学友朱天翔、程大地和葛群等人这样来说道:“以我拥有二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来说吧,我认为相对而言你们四个人在读书方面就是属于一个比较愚笨的人,也是缺少这个方面的天赋的。为什么你们四个人总是写不好作文呢?!只因为写作全都是从生活当中而来的;还因为你们四个人既不会去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们也不会从生活当中去发现、积累各类问题,更不会从生活中提炼积累写作方面的好素材;即便你们四个人的的确确是有观察生活的,也对生活是观察得不够认真仔细,亦是不善于去归纳与总结的!”……
还有的就是,我通过长期的观察,还发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哦,但凡是对于那些欢喜写作的个人或人群来说,在通常的情况下来说,基本上和我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全都是属于喜“静”而不喜“动”,而且还十分耐得住各种寂寞,全都是因为欢喜写作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唯有“欢喜静”、而且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可能把一篇又一篇拙作给撰写好的;还因为个人在写作或创作某一篇拙作的时候,是需要静静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它们都是写作的良好素材,还要静静地考虑如何才能写成、写好一篇又一篇的拙作;更需要欢喜写作的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深思熟虑地考虑清楚,怎样才能挑选一个比较好的题材;亦不能受到外界的打扰与干扰……
各位看官们敬请您好好地去想一想吧,如若说,某个人生性就是属于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他或她只欢喜“动”而不欢喜“静”的话,离开“动”以后,就感觉好像生活(生命)中缺少点什么似的,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肯花较长的时间,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深思熟虑地考虑写作方面的各类问题,更是无法把一篇拙作写好的!
现在回过头来去好好地想一想,我之所以也会逐渐地欢喜上撰写一点各式各样的拙作,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到过七股力量的影响!
第一股力量就是:大自己五岁的亲大哥陆明。在我的印象当中,从小到大亲大哥都是属于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所写出来的作文,总要被选为全年级、甚至于是全校的范文,提供给全年级、以及全校的学生品评学习,他曾教过我是如何来撰写好一篇作文的,说道:“我们不可能去经历许许多多的真事与好事,就要采用虚构的方式来撰写各类作文,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你把作文写得像三四分假、六七分真,那么,这篇作文可以算你撰写成功!”
第二股力量就是:来源于家父陆吉良。家父的一些老友、好友与长者都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语,说你的父亲是个“笔杆子”,他信手涂鸦就能写成一篇拙作,你应该像你的父亲一样、向你父亲好好地学习,如何去写好拙作。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就是——家父在40岁至50岁的时候,他总是笔耕不辍的,只要在那些空闲的时间里,我总是看见他在撰写各式各样的专业论文(拙作),家父还曾对我说道:“原本欢喜睡觉的他,当别人都在睡午觉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午睡,在撰写着各式各样的专业论文(拙作)。除去上述的因素以外,专业的报纸杂志社还和他有约定,需要他定期不定期地去发表一些拙作。”
第三股力量就是:受到中学好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在初中临近毕业之前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撰写过一篇名叫《年轻》的诗歌类拙作,至于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被自己忘记得一干二净。只能清楚地去记得,当时我所就读的学校,初三年级一共有1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60个同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班同学传阅过我所撰写的这篇拙作,可惜的是这篇拙作在传阅中不幸遗失。学友们都在说这篇拙作撰写得不错、写出我们的心声,唯有比较成熟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拙作来,还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希望我能再接再厉再写出好的拙作来……
第四股力量就是:我曾经在某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中专时,很有幸地结识到同班女生汪凤,还受到过好友汪凤的影响哩。就在三年的求学期间,我和汪凤逐渐地熟识热络起来,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她既爱好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还爱好写作,还专门手写过两篇自己创作的拙作给我,其中一篇拙作的名字叫做“我”,说的是她对于“爱情”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她还说道,如若是有可能的话,她很想去成为一个“文青”,还认为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在此期间,我们彼此间还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讨论写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五股力量就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拥有一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节目叫做《滑稽王小毛》,每天晚上的18:00—18:30在戏曲频道中播放,它创办于1987年5月11日,每个星期天的晚上,还有《滑稽王小毛信箱》,它主要的编导与主持人是葛明铭先生(男),我从小到大就是听着这档节目一点点地长大起来的。他曾在电台里向广大上海市民征求过一条建议,内容就是:在星期天的晚上,是否应该让全市的中小学生们,一边吃着晚饭,一边去聆听《滑稽王小毛信箱》。我就尝试着写信给电台投稿,没曾料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稿件被葛明铭先生录用,并且还在《滑稽王小毛信箱》当中,用上海方言给朗读出来的,当时我还有录过音的,因为被录用以后,他还赠送给我一张当年《滑稽王小毛》的贺卡,从而激发出我对于写作的热情。
第六股力量就是:我受到过家父好友潘君中法先生的鼓励与建议。记得某次曾和他一起去旅游,也是唯一的一次,快结束时,他建议我多写一点拙作,还说写作是属于一件雕虫小技哦,作为年轻人就该多去撰写各类拙作,把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换成铅字,即使写不好也不打紧,你写好后由我来帮你润色修改,保证能拿到报社去发表,而且还只署上你的名字……他在工作之余,有四大爱好,品茗、阅读、写作与旅行,他曾被上海市评选为沪上十大藏书家,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每出版新的著作总要赠送我们一本,他还说道,旅行是他最大的创作素材来源之一。不过,被我给婉拒,只因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如何来撰写拙作。现在终于明白,写作不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各种知识的沉淀与积累,还记录下一段历史……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七股力量就是:家里的各位亲朋好友们、我的各位师长们、以及父母亲的各位好朋友们,不但见我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坚持写作,而且看过我撰写的各类拙作以后,说拙作一篇要比一篇撰写得好,既然你的小儿子拥有这样的爱好,就轻易不要去放弃,若是放弃掉以后,是蛮可惜的一件事情。在其中就有家母的老友倪国华老伯伯,他和家母不但曾经是一个单位里的同事,而且其本人也是口吐莲花能说会道的,在写作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是从小看着我一点点地长大起来的。某次在公交车上他见到我以后,说上次到你家里去玩,因为你上班的原因没有见到你,你父亲把你曾撰写的拙作给我看,我看过以后,认为你的拙作是撰写得不错的,你就应该坚持你的这项爱好!……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写作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各种书籍类图片乃是作者家中的一小部分藏书,自藏自拍;④: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6年10月07日星期五下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