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STAR遇上Metaprogram(1)

当STAR遇上Metaprogram(1)

作者: 阿碎碎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3:14 被阅读0次
    当STAR遇上Metaprogram(1)

    两个月前,我作为观察员兼学员坐到Interview Skill Training的课堂里,想要寻找如何更好复盘STAR的新突破和新答案。作为陪练,当时发现了研发小伙伴们在提问中的一些偏好,然后准备把S-T-A-R模型视觉化,把衔接性的问题添加进去,让普通的STAR变得更加好应用一些。另外就想设计一场STAR新解的引导工作坊,着重剖析A/R。最好再加入一些引导工具,产出会更意义。

    11月初,我在成都讲HR for Non HR的时候,考虑到很多人都参加过不止一次的面试技巧培训,再讲理论估计大家都要排斥了,就换了引导的方式,用复盘来发现问题,算是一次STAR新解的pilot run吧。

    工作坊开始,还是问大家,“在面试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我收到了以下回答:

    1.时间短,难以做判断

    2.无法鉴别是口才好,还是能力强

    3.如何识别soft skill和思维逻辑的关系

    4.如何提升作为面试官的形象和自信

    针对这四个挑战,我当时做了一些澄清和解释。对于口才和能力的鉴别,我们还是会回到“行为”。一般来说,“行为”是潜在能力的外在表现,但凡真实出现过的场景,都能预判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关键是,你问对问题了吗?关于如何识别soft skill和思维逻辑的关系,让我们再重新看一眼冰山模型,把知识/经验的部分列为考试题,然后通过行为和应对模式来判断认知、性格和价值观,会不会好一些?而如何提升作为面试官的形象和自信,我想只有自己不断的练习和精进吧,像这样的复盘应该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时间短,难以做判断”呢?

    通过邀请大家在post-it上写下自己在面试中经常会问的问题,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大部分小伙伴都觉得很难归类,有些甚至说,“我好像没什么套路的,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我没有给“不结构化的提问,当然没法拿到结果”这样的判断,而是复盘了STAR分别代表了什么,然后请大家去评估,我们常用的那些问题,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问题?有趣的现象发生了~

    在引导墙前,我发现小伙伴明显分成了两组。一组是以SR为导向的,一组是以TA为导向的。

    联系到之前的面试挑战,我问下一个问题——“你在面试里拿到了哪些想要的信息?又有哪些想要的信息最后没有拿到呢?”大家陷入思考后的10分钟,我又问了一个问题——“SR和TA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和困扰?”

    偏好SR的小组,会发现他们通常更关注特定情境和一个结果,至于是什么任务以及怎么做,好像都一笔带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面试挑战中,特别是在研发组织的岗位招聘,很多面试官都无法识别候选人真正处理任务的“模式”是怎样的——即没有“行为”支撑,那么哪里能窥探到更深层次的性格和价值观呢?所以招进来的候选人,可能会出现与面试中反应不一致的情况,有时让整个团队都大跌眼镜。

    偏好TA的小组,会发现他们通常更关注任务和怎么做,但整个任务是真实可比拟的情境吗?采取的行动是真的有效吗?产生了什么结果呢?大家都没有关注到。所以,也就无法判断候选人是真的有知识经验能力,还是凭借一些思维逻辑框架来处理工作。

    这样的探索,让工作坊的小伙伴突然有了觉察。所以,关于STAR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可以做什么?”

    此时,大家的改进方案都自然而然从心底浮了上来,并且更具象了,课程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其实,针对如何更好地在短时间内判断候选人是否合适,除了STAR的好问题之外,聆听候选人的后设程序也非常重要,留着明天再写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STAR遇上Metaprogram(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sa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