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简单聊聊人的“攻击性”】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说法:自恋、性、攻击性,是人类所有心理和行为背后的基本动力。
之前已经谈到了人类最原始的动力——全能自恋,近期开始聊“攻击性”这个话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0763/8476e7c3f0bc122f.png)
一、“攻击性”是人普遍的力量
如果说,人的自恋给人动力寻求自我完善,发展自身能力并因此得以凭自身能力满足自身的需要。
人对性的追求驱动人类繁衍不息进而使族群得以延续。
那么,人的攻击性则驱使一个人将自己的生命力展开、扩张。
生命力的展开必然是带有攻击性的,攻击性是人非常普遍的力量。
比如说,愤怒,是大家都拥有的情绪,这便是攻击性的一种。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最近一次“勃然大怒”的时候,这时候你心里最想做什么?
那一刻,你的攻击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0763/c06d1801fed5917a.png)
二、心理学怎么看“攻击性”
在心理学的观点中,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
在弗洛伊德的解释中,人的攻击性始于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也是人类的基本驱动力。
并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本能地求存”和“本能地求死”两者冲突中不断前进。
生命的本能之一是“求存”,为了求存,人需要资源,并互相争斗以求占有更多资源,以此求“活下去”和“活得好”。
如果你看一下或者回顾自己所知道的人类史、哪怕是我国的历史,争斗、战争无时不在,因为人类需要利用攻击性来为自己、为自己的族群争夺更多资源,千百年的经验让人类认识到攻击可以为他们带来物品、土地和财富,也可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家人,还可以为自己赢得声望、地位和权力。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性,因为现存的我们都从祖先身上继承了“杀手本能”,不擅争斗的群体,在进化过程和历史中会因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源而消亡。
同样,你也因此更好理解,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有和表现自己的攻击性,并且相对来说更容易更适应社会上激烈的各种竞争。
(这一例子仅为个人观点,从我自己身边的经验来看是如此,一个直观现象是在政、企单位里当领导的有多少比例是男性;)
这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激励,同时也是男人从成功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心理机制,帮助自己的基因更好有更多的可能性流传下去。
也因此,心理学从来不把“攻击性”看成是什么坏事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0763/633f1a2f34c9aea4.png)
三、为什么有人会把“攻击性”看成问题?
在心理学中,人的内在动机总是不会错、有积极的地方,出问题的只是人的外在行为。
人比较健康的状态,是“内在有力量,同时又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愤怒”。
但这是一项需要习得的后天技能,能整体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因为,人“优雅表达自身攻击性”这项技能往往习得自父母,但若是父母自身不具备这样能力,孩子从何习得?
于是,人本能的攻击性很容易因“能力不足”而在生活中表现出“破坏性”,攻击性不是指向外部(比如对外把谁都看成要拼命的敌人),就是指向自己(我要打死这个“不好、不乖”的自己),造成伤害。
比如说,曾经提到的案例,对自己的愤怒从成长环境和养育着那里习得了“忽视、压抑”,因为“父母不允许孩子有愤怒”,可愤怒却不会消失只是在潜意识中积攒,就像堵死了出气孔却不断加热的高压锅,总有压不住,爆炸伤人的一刻。
向内的攻击性,最典型的案例比如这类亲子关系问题,我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案例,孩子的父母婚姻不和甚至离婚,但父母却一遍一遍对孩子说“我们的不幸和今天都是为了你”。而孩子很容易因为攻击性和全能自恋,天然地认为,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是他自己的攻击性导致的,“自己就是如此’坏‘的一个存在”,孩子的攻击性很容易因此破坏性地指向自己,和父母、身边人关系不好,从内在不允许自己“配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甚至自伤、自残、自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90763/e48ee0f2195aad00.png)
四、“攻击性”——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什么时候你的攻击性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你不妨回忆一下这个情景。
曾经有一次,在你的经历中,有人冒犯你(比如说无良销售得寸进尺),你因此而感到愤怒,酣畅淋漓地释放你的攻击性和怒火。
或者回忆其他什么情景,你曾淋漓尽致地展现你的攻击性?
在那一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类似的事件中,你是否获得了什么好处/收益(物质/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