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做自己的事 Mind your own business
•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我们有责任去了解整体情况、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孩子与他人的关系等。
• 我们必须引导和训练孩子了解规则,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相互合作。
• 妈妈越在乎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对”的地方,孩子就越容易在这些地方出问题。不必过分在乎其他人对待孩子的方式,那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 孩子不需要别人给自己的环境设置防线或者重新规划。当孩子对别人的影响产生反应时,我们要做的是给予恰当的指导。
• 花时间和精力去纠正祖父母的行为徒劳无功,不仅无效还会增加家庭的紧张和冲突。
• 当祖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我们需要引导他做出不同的反应,消除因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形成的“自己拥有无上权力”的错误想法。
• 当孩子发展出错误的价值观时,不要批评,而是多提出各种可能性跟孩子讨论,让他思考。客观、全面的处理方式,是培养孩子理性思考和判断的重要前提。
第二十七章:不要可怜 Don’t feel sorry
•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我们可怜孩子,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自悲自怜的合理理由。我们避免可怜孩子,孩子就能学会克服失望。
•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难以面对失望,其实是不尊重孩子,认为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可怜他们的行为是在鼓励和强化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认知。
• 孩子生病时,我们满足他的正常需要,帮助他忍过痛苦,引导他面对困境,更需要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并相信他有勇气。
• 大人可怜孩子,让孩子自哀自怜,让孩子认为没有义务和能力应对自己的生活,他关注的只是自己和自己想要的,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成人世界中需要勇气、坚强和能力来应对生活的打击,而这些不是长大成人后自动拥有,而是从孩提时代就要慢慢建立的。
• 我们需要把我们对孩子的同情体现在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上,鼓励他找到继续前进的道路。
第二十八章:提出合理恰当的要求 Make requests reasonable and sparse
• 合理的要求有一个特点:对孩子、对当时情况的认可和尊重。这需要我们对孩子、对当时的情况有足够的敏锐和觉察。
• 如果我们传递出的是需要孩子的帮助而不是要求他服从或者顺从,才可以增进友好,形成令人满意的关系。
第二十九章:有效跟进,前后一致 Follow through——be consistent
• 保持前后一致是规律的一部分,有助于建立健康界限,健康界限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如果我们对待孩子随心所欲,虽然提出要求或者训练孩子,却没有期待这些要求和训练会有效,那么只会让孩子迷惑。如果我们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孩子会感受到清晰、稳定和安全,他们也因此能够学会尊重客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第三十章:一视同仁 Put them all in the same boat
• 把孩子们当成一个群体对待,一视同仁,能规避没必要的竞争以及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孩子们也因此明白,他们之间相互负有责任,应该并可以相互照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