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今天去一家书店时,发现书店的门口写着一则公告,说书店将于本月底闭店。店里的书和文创商品也堆在一起正在打折,店里比较凌乱,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一处能坐的地方,就缓步出来。
站在书店门口徘徊了好大一会儿,说实在话,很留恋昔日的感觉:周末闲暇时,会来这里;心情不好时,会来这里。而现在,这里已即将书去楼空……内心有些伤感。
以前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看书,有时候上班忙的时候,会把孩子先送到这里看书,等下班了再去接她。所以,这里,有我很多的回忆,甚至,我觉得它是伴着孩子的成长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68106/cd0d724841765964.jpg)
这几年,相继看到四家书店闭店,而我也曾经是他们的会员,每想起相继关闭的这几家书店,总有种暗伤的感觉。也许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基本的刚需已未必能保证,读书这样的精神消费更无处安放.....
1.在书中,在音乐中,在安静中
每次一个人逛街,逛着逛着总是逛到书店,找个能坐的地方 ,随意翻本儿书,经常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可能是我的爱好不多,也可能是喜欢安静的原因,总觉得书店有种磁场,总是能把我吸引过来。
有时候一个人心烦的时候,也喜欢来书店坐会儿,点杯饮品,随意翻几页书,心绪就会平复很多……
闲暇时总想拿本书看看,不管是文学的,还是管理的,自我成长的.....总觉得书可以增人见识、开阔思维,甚至消磨时光,斜风细雨般,声断随风,说不出的轻松、惬意。
其实也并不在于看了多少页书,只是每每沉浸其中,感觉很安静,很放松,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产生了心流吧,也许你喜欢浪费时间的地方,就是,心之所向吧。
在书中,我是安静的,在书中,感觉是和自己在一起的......
2.读书写作也是陪伴自己的过程
喜欢文学,自然也不是为了成为作家,文豪,就如别人喜欢唱歌、跳舞、绘画一般,我似乎偏重于文学。其实,这期间太多地包含了消遣的因素,有时也为了产生共鸣,受不了现实的困惑,投入书中,即便一晌贪欢罢了。
没事的时候,总想试着写写,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心情不好,想找个倾诉的窗口,格调有些消沉。不过,文字是为心情服务的,消沉些又何妨,就当这里是自己的树洞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68106/4335aa726b19bf78.jpg)
就这样吧,随便写写,随便看看,别是闲滋味。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写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时候看到一些老年人在闲暇地打牌聊天,我羡慕他们的自洽,但更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多一些文化修养方面的内容,而读书就是提升素养的最佳途径。
3.在诗词无用的时代,读诗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平时很少读诗歌的,总觉得诗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情节,也没感觉到读诗能带来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68106/d88b5daf3faa0467.jpeg)
这次去图书馆时,无意间看到木心的诗集和余秀华的诗集,就顺手借了两本来看。慢慢地看着,觉得诗歌也是很美的散文,短小、凝练、穿越。每篇诗都有它的意境,有的唯美,有的沧桑,有的苦涩......
读诗是很方便的,因为它每一篇都很短小,你可以随时拿起,也可以随时放下,读的时候,情感也很容易被带进去,边读边思索,作者想表达什么。
毕淑敏说:读书,是一种更广义的倾听,倾听已逝先人的教诲,得知远方异族的灵慧。
读书很能让人平静下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不妨抽空读一读诗,平抚一下烦乱的心绪。
写在后面
窗外的雨一直在下,打在树叶或建筑物上,浑浊的滴答声……
坐在书桌旁,随性地码着字,听着树叶的哗哗声,觉得,这不就是大自然最美的音符吗?我们总在寻找最好听的音乐,其实,身边的大自然每天不都在浅吟低唱吗?
突然觉得,这不就是岁月静好吗?其实,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境由心造,你安静了,世界就是静谧,你烦乱时,世界也是一篇纷扰。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安静的心,有没有发现它的美.......
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相信美好,自然也能遇见美好。其实读书的意义,不是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不是为获取多少的知识,而是读着读着,重新认识自己,重拾自我。
让生活拥有一场美丽的旅行,让我们行走在读书的风景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