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的疫情,使很多中小学学校都紧张起来了,虽然距离学期结束只有一周了,但教育部门还是决定转为上网课。
女儿读三年级,她听到上网课自然高兴啊,毕竟在家里待着会更舒服一些,还不用早起。但老师和家长就辛苦了,老师本来的计划是讲讲试卷,再布置一下寒假作业,一周很快就打发过去了,但现在一下多了好多额外的工作,尤其是得为网课准备多一些的课件;家长发愁的自然是谁来带孩子,怎么做饭这些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外加端茶送水以及打印资料的活儿。
儿子读初三,属于毕业班,执行的是另一套政策:正常到校上课。
在我家里,儿子是更宅,更愿意上网课的一个。当我收到女儿老师的消息,通知上网课的时候,儿子很羡慕,同时对自己也能在家上网课抱着很大的期待,可是随后老师发来了通知:毕业班正常到校上课,老师的通知让他的期待彻底落空了。
儿子当时很失落,情绪很低迷,还把心里的怨气撒到了妹妹身上。
要知道,他在上网课的消息还没出来的时候,还喜滋滋地告诉我,他盼着最后一周赶快到来,因为过了这几天,就要放寒假了。
儿子这判若两人的情绪的变化,是因为学校对不同年级制定的不同政策:非毕业班在家上网课,毕业班正常到校上课。
说实话,我觉得学校的政策挺合理的,而且疫情以来,教委一直是这样的政策,儿子也多少知道一些,所以正常上课应该在他的意料之中。
既然这样,为什么他还会觉得委屈和难过呢?
因为有了比较。对于儿子和女儿来说,学校的政策在前两年对他们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在家上网课,但今年,政策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差异,而且在儿子的眼里,他获得的是更差的结果,但他却不得不接受,所以觉得委屈。另外,妹妹兴高采烈的样子,又放大了这种比较后落差的效应。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保持理智与理性,能客观的对待;而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冲动的情绪却很容易挣脱理性的桎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我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你会发现,你一定不是最好的那个,为了减少烦恼,我们就尽量少做些比较吧。
那么比较就一定没有快乐吗?
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比较也可以获得快乐,不过需要一点小技巧,比如和自己的不足比,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和不如自己的人比,体会到自己的幸福;和更低的预期比,体会到目标得以实现的快乐……
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回来,他的心情看上去好了很多,我好奇地问他原因,他兴奋地说,下一周的晨练取消了,晚自习也提前半小时结束了,这就意味着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晚上可以早睡一会儿,这个年纪的孩子,谁会和睡眠过不去呢?这算是意外的惊喜了吧!
我儿子的情况应该不是个例,老师用这一点点“蝇头小利”就化解了他们的委屈和不快,还真是厉害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