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志
《甜与权力》:你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嗜甜癖”的

《甜与权力》:你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嗜甜癖”的

作者: 如芷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00:13 被阅读22次

    相对于人们对酸、苦、辣、咸等味道的多元评价,人们对于甜味的评价往往更加统一,虽然不同民族、不同个体身上对甜味的需求不大相同,但却不存在完全排斥这种味道的民族和个人,即使患有蔗糖不耐症的人,也会摄入甜味的食物。

    一、从子宫里,你就已经爱上甜味了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喜欢甜味,人类也不例外。初生的婴儿通常只依赖乳汁(带有甜味)为食,也有很多国家用有甜味的液体来作为喂食婴儿的替代品。

    大量各类证据表明人类对甜味的喜爱并非是后天习得的,但同时,不同的环境与“嗜甜癖”所表现的强烈程度之间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在这些环境中,人的天然癖好被文化性的实践所强化。

    二、食物不只是营养

    当你发现有人与你吃着完全不同的食物或者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进食的时候,那也许是你第一次认识到食物与吃是特定习惯、口味以及深层感受的集中体现。

    食物与吃反映出人类作为同一物种所具有的多样性,它可以成为界定人群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亲疏远近、地域特色、职业角色等等,食物与吃受到社会文化的规约。

    食物并非单纯的营养摄入,进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是加班加到深夜凑活着吸碗泡面,可能是全家团圆时年夜饭的饺子和十菜一汤,可能是情侣浓情蜜意地共同分享一盒廉价水果,可能是一个人去吃想了好久也没人陪的火锅。

    当人们进食的时候,很少意识到除了提供能量,食物还在为人群打上特殊的标记,牵动着人们的某些深层感受。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与我们吃着不同食物的人,或者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进食的人,往往与自己有天渊之别甚至更为低等。

    三、“共食”的深层含义

    罗伯森·史密斯提出“共食”概念,这是对伙伴关系以及共同之社会责任的象征和确认。他认为仅仅通过食物的分享,就可以创造一种人与人的纽带。

    共同进食的人们往往在情感上联系紧密,家人、恋人、亲密的朋友等等,当人们想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时,也会倾向于通过一起进食来稳固感情联系,共同的进食方式代表着相互之间的认同与和谐。

    此外,“共食”中分食的规则还意味着亲属关系、性别、年龄与社会角色的界别,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如何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他们相互间的义务。

    四、进食的社会性

    特定的食物习惯和进食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原始的获取食物方式,如农作或狩猎;可能是不同的气候特点,例如四川通过吃辣祛除湿气,山西相信吃醋软化血管可以适应干燥气候。

    就进食方式而言,欧洲人习惯按照顺序一道一道来,先前菜,再主食,再甜点,而中国人是将饭分成各部分,主食,蔬菜,汤,摆满一桌,或者主食蔬菜还有汤都混合在一起。

    “好的食物”同“好的配偶”“完满的人生”一样,都是由社会性而非生物性决定的,人们视为稀松平常的周遭世界,其实是由社会性和象征性所建构的,在“吃起来好”之前我们已经“认为它好了”。

    五、特定的食物组合

    1.主食加调味料的饮食模式

    多数民族采取主食加调味料的饮食模式,对于他们而言,相对清淡的主食常常被他们用来代替食物本身,如果没吃到主食,就等于没有吃饭。

    但调味料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调味料增加了口味的丰富度和对味觉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润滑度,使主食更好入口和下咽。

    2.摄取巨大热量的饮食模式

    最近两到三个世纪出现了一些特例(美国算是一个)。复合碳水化合物失去了在饮食中的核心地位,取而代之的主要是肉类食品,各式各样的脂肪,以及糖。特征是巨大的热量摄取,但这种模式仍属少数。

    五、甜在不同文化中

    1.甜味的普遍接受

    在不同文化中,甜味都是被普遍接受的味道,有的民族嗜甜如命,有的并非如此,但无论如何,没有人完全拒绝这种味道,即使一些蔗糖不耐受的人,也会摄入甜味的食物。但对于酸、苦、辣等味道,人们的评价明显更加多元化。

    3.甜味是许多味道的对立面

    甜味的特别地位还体现在它是许多味道的对立面。可以是“酸”的对立面、“苦”的对立面、“咸”的对立面,还有一些文化中,“甜”也可以是“辣”的对立面,这在其他味道上都是非常少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甜与权力》:你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嗜甜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y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