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刘备是在封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理想的"明君",他集聚天下百姓千百年来认可尊敬的各代贤主的美好品德。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宽仁爱民,诚心待士,通情达理,信义至上。
他之所以能在众多强大的邦国的君主中闪耀出奇幻的光芒,是因为他体恤黎民百姓,以人民为先来治国安邦的理念。在当代,这种思想可谓前卫,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能以仁德之人名扬四海,"远得人心,近得人望。"在安喜县做县尉时,督邮因刘备出身"白丁",傲慢无比,仗势欺人,勒令指称其害民,备欲自往求免,门役阻,不得入。此时在馆驿前五六十个老头皆在门前痛哭,"皆来苦告"。到了西州,也"与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百姓拥护。
刘备与曹操同样思贤若渴,但在待人、用人方面,操远逊于备。刘备待人之真诚,可使劲敌为我将,马超,魏延,姜维等便是如此。备重信义如山,与与关张一旦结盟,便生死不渝,盟誓之情深,歌颂至今;告白徐庶,两人对着而啜泣。马致长亭,刘备下马送行,泪如雨下,只是希望庶尽孝于母,不必牵挂自己;为访孔明,三顾茅庐,不畏风雪,不厌其烦,既用之,予之以完全的信任和敬爱,至白帝城托孤。其仁慈忠正,也是以仁德征服了众多名士。备投刘表,刘表让荆州而不取,诸葛、庞统等履劝杀刘璋而不为。单福以献禳法解的卢之妨主遇之,备不以之为正道,不愿利己而妨人。
从整体看,刘备仁德而兼远谋,我认为这两点时有相悖,以至于不得尽其才。他的心计,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忠、义、仁、德、合皆与曹操相背而行。曹操心狠手辣,机警多疑,他不容忍军中有异议者,他爱贤爱才,也嫉贤妒才,杨修之死便是一例。曹操用兵敏捷果断,因为他独揽大权,有谋士而无军师。刘备多善从军师参谋,但他的过分仁慈会阻碍军事战略的进程,甚至导致无法进行,彝陵之战败便是因为备为二弟报仇之愤,没有听从诸葛和赵云的劝诫,因天时之不利,前连胜之骄躁,终于大败。
刘备就是这么一个从理想创造而在现实中完善和发展的胸有大志而不露锋芒的深沉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