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是静态语言,它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函数调用,这样在编译时我们就已经确定程序如何运行的。而Objective-C是动态语言,它并非通过调用类的方法来执行功能,而是给对象发送消息,对象在接收到消息之后会去找匹配的方法来运行。这种做法就把C语言在编译时的工作挪到了运行时来做,可以获得额外的灵活性。
在Objective-C中有个@selector,在很多地方被翻译成“选择子”。实际上,对于类的实例对象来说,类的方法是用一个数字来代表的,并非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长长的带着:这个字符的一串字符串。通过这个@selector就可以把这个方法的名字转成所对应的数字。当一个类确定后,实际上每个方法的@selector的值就是固定的,说到这里,你一定可以想到method
swizzling是什么一个东东了,没错,如果我们原来有个A方法,@selector(A)就是一个数字,我们的对象在接收到一个消息后就去查找对应的方法并运行——如果,我们把@selector(B)的数字换成了原来@selector(A)的数字,那么此时对象虽然受到A消息,但会去运行B方法!
在iOS中,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这么做呢?我觉得有2个时候:
1. 破解,毋庸讳言,这绝对是破解的利器,不解释了。
2. 在开发调试过程中,如果你对某个库里的方法不确定或者觉得需要扩展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写一个去代替它。因为Objective-C是有Category的,所以扩展功能没啥必要,但调试时增加一些打印语句是很方便实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