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青磨满几香,见此新浴灿生光。”我记得2022年10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曾经说到:“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是年轻人一个任重道远的责任,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书法,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等总体素质。无论是单字成幅或多字组合成幅,对于运笔的力度,起、承、转、合、收笔等技术的掌握配合,都必须适宜得当,恰到好处。墨如水转思如泉,文思珠玉笔生花。笔是竹杆笔,墨由烟胶炼成。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眉饼笔笔在圆柱,七微纵横纵清凝神,凝神需凝神定律,书写时一定要关注字的间架结构及其所蕴含的气势。四面亭云,八边聚内广成,额度粗细折中。下笔最不可盲,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失循此诀。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创新,在岁月中演化万千气象。我们如此热爱书法,有那书法中遗留的历史的温度;书法中残余的干年前的情思;书法所承载的,一切哲理和理解,一切的品质和精神,一切的过去和未来。我们是如此地热爱书法,爱它传承干年,爱它品质传扬,爱它在我们即将放弃时,用它的温度将我们唤醒,坚持下去。坚持它就是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与经典同行,向历史致敬。沉下去,然后才能爆发出来,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古代大书法家怀素没有笔墨纸砚,就在一万多个芭蕉叶中写书法,他在朝阳落日下不停的写啊写,那是对书法怎样的一份痴情?简直就是对书法的痴绝。那一笔笔心灵与墨迹的互动,每一笔都勾勒出墨的流动,每一笔都仿佛伴随着心曲。每一笔都是线与墨的纠缠与不舍,是经历沧桑变迁中的包容与豁达。正是有了怀素这份坚韧的坚持,才有了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在我们书法传统故事中,还有关王羲之习字费水三缸,或池水尽黑,以及他从背后掣小儿持笔的书法传说,刘有定《衍极并注》中也记有:王羲之“于山谷中临学钟氏及张芝正书、草书二十余年,竹叶、树皮、山石之上及版木等,不可知数,至于素纸、笺穀、藤柴,反复书之”等等,无不传达出一种“工匠精神”。
笔墨生香,以心叩门。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更是书法中的“工匠精神”。对任何事情一定要保有足够的热情,一颗澄澈透明的心,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学习、工作中专注持久,在学习、工作中稳扎稳打,才能行稳致远。书法是中国穿越千年的遥相呼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我们连绵不绝的生活热情。我们一定要谨记习主席的教导,坚持不懈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工匠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