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赛课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赛课是阵地上每学期必唱的军歌。春暖花开,歌声又起,嘹亮而动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408898f5b383e467.jpg)
王慧淑老师的《卖油翁》实在而有语文味。故事情节的安排曲折有致,富于戏剧性,很关键的是要弄清宾主分明,主角是卖油翁,陈尧咨的“善射”只是衬托出卖油翁的“善酌”,在两人紧扣“惟手熟尔”进行对话,从而得出“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降低聋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她灵活运用“导读探究,议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d5f23774cf059258.jpg)
郭琰,年轻漂亮的00后老师,用热情点燃课堂。为了上好课,精心准备,反复修改,尽量让教学设计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还在课堂后反思,对比预想和现实的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向年轻有为的00后致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ca4063f00ac456da.jpg)
《卖油翁》是一篇简短且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理解文意,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难度不大。为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也为了呈现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一节课,宋爽老师尽可能抓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她还在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朗读,以读促教。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去感悟,这篇文章交给我们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0eb6ca0ee5ac4898.jpg)
高飞老师根据《土地的誓言》特定的历史背景,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荡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思想精华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并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和知识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响,融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26aac1ccfb953146.jpg)
杨文慧老师讲授《土地的誓言》整节课贯穿着一个“读”字,而且对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了课文,积累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还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九·一八事变后的人民生活情况,其丰富的图版文字资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的实现了爱国教育的情感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cd14888c96682f5d.jpg)
张绍明老师《怎样选材》是一节写作课,面对学生对作文的困惑,他从生活实例导入,由知一一选材,练一一选材,悟一一选材三部分构成,让学生有学有练,从课本到生活再到自己来看怎样选材,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强调选择感人素材的重要性,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孩子受益匪浅。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2c9010bb35b73314.jpg)
董洪涓老师结合《陋室铭》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美。在此基础上,理解刘禹锡独特的情怀,强调学其文,更要学其人,渗透思想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33f9163d08bd7279.jpg)
武文娜老师针对七年级孩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限,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诵读为本,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0147568cc89c9eb9.jpg)
“综合性学习”是教学的难点,郑永卫老师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课堂上每个小组积极展示、训练有素,落落大方。这既是一节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语文课,也是一节语文素养的展示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ada452e1ec1889c0.jpg)
赵丽老师借用电影巜长津湖》最感人的两个片断导入新课,进而告诉学生郁达夫的名言,让学生带着一敬仰英雄的心态来学习本文,这就为课堂营造了一种严肃的气氛。接下来,通过积累几个词语,学习一种结构,认识一个英雄的集体,认识一个热血青年,认识一种苦乐观等环节完成基本教学。最后,通过找一找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进而敬仰英雄,学习英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e1fe5bfa7466a6af.jpg)
《老王》是杨绛所写的一篇散文,樊瑞娟老师在“走进老王,怀念老王,寻找老王,学习老王”中展开课堂。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生活。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的同时,让更多学生真正体会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懂得以善良之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06e557049a10e964.jpg)
《抓住细节》是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卢超老师通过具体的讲解和例子,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案可稽。通过具体的比较学生会感觉一目了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语言和做法,然后再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再运用中提高。最后用具体的片段描写训练,达到巩固内化的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510f9220e6edf5df.jpg)
徐瑞婵老师的《台阶》课堂上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把问题抛给学生,再深入教材,越找越多,特别是最后几段,父亲的无所适从大家越品越有味,把自卑上升为谦卑。经过这一过程,大家对父亲的形象把握一下子深入了许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41e9fbad40ca107b.jpg)
谢雪芹老师把《卖油翁》《卖蒜叟》两课放在一起,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类文阅读课。她把两篇短文里的神态描写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品“同一神态,相同心理;同一神态,不同心理”。整节课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环节紧凑,课堂知识小结水到渠成,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同时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学以致用环节的小练笔《“老班”笑了》,学练结合,可谓高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c3c20e294cce0b7b.jpg)
张素萍老师的《老王》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相关事件,感知老王的人物形象特点,又找出体现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尊重、关心、同情和照顾的事件。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事件,从事件中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从而理解作者对于老王的那种“愧怍”之情。让学生懂得,生活中要以善良之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接着联系际生活,培养学生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28c81fb82c257855.jpg)
秦晓莹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写出人物的精神》设计别具匠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分别由活动来引领。从“猜一猜”到“回看教材悟妙招”“跳出教材寻妙招”“牛刀小事用妙招”再到“学以致用”大作文写作,都是匠心所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0840/8bdf09a6ac064c18.jpg)
郑志杰老师讲述的《老王》也别具匠心,通过“三轮、病了、愧怍”三个词挖掘文章内容。强调学生和人交往中应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帮助别人的同时应让对方感到平等。拓展环节出示了三张图片来看看“我们身边的老王”。本节课通过关键词挖掘文章角度新颖,方法合理,让学生学有所获。
尽管步履匆匆,老师们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赛课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阅读课、作文课、类文课,还有综合性学习…三尺讲台歌声四起,嘹亮而韵味悠长。歌声振林越。相信老师的付出定会变成滋养小树们的甘泉,不久的将来,小树们必高耸入云,蔚然成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