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都在休假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与父母,与姐姐,与公婆,与老公,与孩子。所有的亲密关系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不断的碰撞。本想初二由婆家独自回到北京家中,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休整一下自己。但爸爸妈妈又因为一些原因待在我家,“陪我”到了初六早上才离开。
以往与家人相处总要小心翼翼的付出,每次待在一起都有很疲惫的感受,要独自休息几天才能恢复回来。原来的那些付出,并非心甘情愿的给予爱,是由担心不被爱的恐惧所驱动的,一份责任,一份不得不,其实背后是向对方索取认可与爱的那份需求。而他人回馈给我的不论是什么我都会觉得不是我想要的,内心充满着抵触。
这段时间的相处过程中,我放松了自己,选择了随心随性,感受着家人的每份关爱,没有预设和要求,接收到的是真实。尽管每个人的每个行为和关爱的背后有着自己的动机,看到了也接受了,能给予当下的回馈,内心也为之坦然。
- 在姐姐家,彼此更多的深入交流,温馨而舒适,大姐也终于加入进来,颇为开心(前文已述)
-回到公婆家,依旧是那个小院子,在冬日里依然寒冷,公婆已经尽其所能将小院修葺,也颇有温馨的老院子气息。当地的年俗与家乡不同,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只有一顿团圆饺子(这都是我以前所不喜欢的),今年也都可以欣然接受。却发现当地的炸茄盒,炸藕盒,蒸年糕,灌香肠都如此的好吃,即便是刚出锅的蒸馒头都如此美味。这些每年都吃,但心境不同似乎味道都随之改变。老公同学的媳妇照顾我过年来这陌生城市的孤单,每年回去都相约在一起聊天小聚,陌生的城市也有一份熟悉的温暖,谈起九型,谈起心理学,蓦然发现这是一个无关行业,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话题。
-与父母,妈妈有朋友需要招待,与爸爸单独相处了两天,爸爸总是表现出自己无所不能,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不断向我展示把家里的所有刀都磨得及其锋利,还有自己的检验标准。如何帮我把厨房的下水管道拆开清理干净,如何想办法将松动的水龙头固定住等等,就像个孩子一样不断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优异成绩。爸爸在一日三餐方面对他人有强烈的依赖,不会看到我是否刚刚经历了旅途的劳累,是否身体不舒服。到点了他饿了,就会不断的来问我,要吃点什么怎么做。真切的看到了老父亲那颗孩子的心。也看到我的成长过程在爸爸面前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在他面前讨好。
初四妈妈回来了,就觉得家里顿时喧嚣了起来,每一颗尘埃都开始跳动。东家长西家短,各种见闻。身体不太舒服的我觉得累了,告诉妈妈我想睡会儿,妈妈才停止,没几分钟看到妈妈在另一个房间早都睡着了。她其实也早都累了,但似乎只有不断的说话才是她存在感的体现。在家几天身体不舒服,妈妈极尽所能的照顾就像小时候照顾生病的我一样。我也都欣然接受,不再像以前一样有强烈的被爱过份入侵的感受。也看到自己那份渴望被照顾,不喜去照顾他人,那颗没有长大的心。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尤其是与亲密的家人一起,但不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接受了所有的变化,也恰恰回温了孩提时代的诸多感受。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表达爱,不论是有条件的,有回报要求的,求认可的。不断追求成长的我都无法做到无条件的给予爱,又怎可去要求别人给予我那份无条件的爱。放下了这份执念,开始看到身边人爱的表达,并欣然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