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2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8期
拆页三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28
脱口而出的错误答案
系统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系统1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貴1美元
问球多少钱?
你会马上想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当然就是10,即10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球花费10美分的话,总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正确答案是5美分。我们可以假设那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人也想到了这个答案,只是他们不知通过什么办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觉的诱惑,最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肖恩•弗雷德里克( Shane Frederick)和我对基于两个系统的判断理论进行了共同研究,他用这个球拍和球的问题来研究一个核心问题:系统2对系统1的各类方案监视得有多严密?他进行了这样的推理:那些说球为10美分的人让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人没有认真验证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而且他的系统2倾向于直觉性的答案。其实他只要稍稍动脑想一下,就会否定这个直觉性的答案。此外,我们还知道给出直觉性答案的人忽视了一个明显的生活提示,他们应该想一想怎么会有答案这么明显的问题呢。没有验证答案,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因为验证根本不费什么事,只是大脑工作几秒钟(这个问题的难度一般),或者肌肉动一动,抑或睁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避免这个令人窘迫的错误。认为答案是10美分的人显然不爱动脑筋,没有给出这个错误答案的人显然思维更活跃。
(说明:下面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和球与球拍的问题一样,人们都进入了系统1思考。)
球拍和球的问题、玫瑰的问题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问题都有共同点,在这些小实验中,答错问题显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动力不足,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能被好大学录取的学生当然能够在前两个问题上作推理判断,在密歇根州的问题上也能够进行思考,能回想起该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问题。这些学生只要不想接受脑海中出现的似乎是正确的答案,就能够解决更难的问题。若他们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则会很麻烦。用“懒惰”来形容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检测及其系统2似乎有些刻薄,却并非不公平。避免思维上懒情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他们更机警,思维更活跃,不会满足于貌似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直觉也常持怀疑态度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认为他们更理性
「I,重述知识」
为什么脱口而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请用系统1和系统2解释
系统1是感性的,本能的,冲动的,不加思索的,急功近利的。
系统2是理性的,习得的,克制的,深思熟虑的,延迟满足的。
脱口而出的答案如果没有经过系统2的洗礼和验证,答案正确时,大部分情况下是偶然的。个别人则通过系统2在某些领域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训练自己的直觉反应,脱口而出的答案正确率会高于他人。
而答案错误则像海因里希法则所说,无数个犯错的可能性积累下来,量变引起质变,答错是必然的。
「A1,激活经验」
曾经有一次,脱口而出的答案给自己带来了尴尬,让你恨不得找个洞遁去。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当时进入了系统1没有调用系统2。
小时候听妈妈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妈妈问:知道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我答:就是三次上厕所。妈妈开心地笑了。
路上偶遇熟人,我打招呼:你好。然而无话可说,遂道:再见。同行的人也笑得很开心
小学同学联系上我,电话里聊了四个小时,凌晨一点才依依不舍地挂电话:和你说话太有意思了。我说:有吗?对方爆笑:你以前说话可逗了,我们都笑死了,你却一点也不觉得好笑。我说:我现在也没觉得好笑。对方又一阵爆笑。
我想我就是坚持用系统1说话的人,而且不屑于调用系统2,我要干坏事的时候才会这么做。但干一件坏事,要调动十二万分精神,前后推敲,反复推演,确保万无一失,事后也不会不小心脱口而出露马脚。多大的回报值得这样耗费脑细胞?笑就笑吧,谁笑谁尴尬!
拆页四 惰性思维
来自第三章《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P31
肖恩·弗雷德里克组织了一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之所以选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引发一个吸引人但却错误的直觉性答案(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这些问题)。他还对这项测试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回答问题,而不愿意费事去验证自己的直觉。这些人身上的系统2的监测功能往往较弱。那些遇到各种难题都跟着直觉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统1的其他暗示,特别是在冲动、不耐烦以及急功近利的时候,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统1的各种暗示了。例如,63%的直觉型受试者说他们宁愿这个月拿到3400美元也不愿等到下个月拿3800美元。而那些正确答出3道难题的人中只有37%持这样目光短浅的看法—希望能马上得到一笔钱,哪怕少些也可以。当被问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订购的书愿意付多少钱时,在认知反应测试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弗雷德里克的发现表明,我们这场心理剧中的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一些人而言,这个系统也是懒惰的。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点
「A1,激活经验」
请举例说说你身边偏向系统1的人和偏向系统2的人,请用实例佐证。
生活中的我就是偏向系统1的人。文章所说“当被问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订购的书愿意付多少钱时,在认知反应测试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说的正是我。但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真是因为算不出来吗?工作中的我调用系统2能将全年薪酬福利预算精算到和实际相比正负不超过1%,数据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是我的强项。但生活中的我却连自己的工资是多少都说不上来。在7/11买了500杯12元的中杯热拿铁,也拒绝了500次买大杯17元第2杯半价的推销。作者在得出惰性思考的结论前,应当再勤快地探究一下测试对象做出系统1选择的心理因素:这些人在调动系统2比较后,有多少人改变了决定?又有多少人继续坚持系统1的选择?为什么?为什么卖花的姑娘插竹叶?为什么大厨在家不下厨?惰性思考是对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反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