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名词,可也会有不幸与痛苦降临。当他人含饴弄“子”,其乐融融,有个家庭却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何凤老师,本是兰江中心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本能平平淡淡享受生活,不曾想她的生活却遭受重击,2005年6月10日,这是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两岁半的小喆,既不哭也不笑,对别人的呼唤始终不理不睬,与众不同的他终于引起了何老师的警觉,最终,在长沙湘雅医院被确诊为“自闭症”。当时,她感觉自己的世界都快塌了,她才了解“特殊”的含义,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加入特殊教育队伍。
刚到特殊教育学校,她被任命为新班的班主任,一个人面对十三个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的嘴角流涎,有的四肢乱颤,还有的情绪狂躁、行为异常。她班上有一个女生名叫秦小雨,每次返校复课,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何老师走进了小雨的家庭。小雨的父亲左耳全聋,右耳失聪,由于听力匮乏,缺乏沟通能力,他只得在工地帮人搬砖,工作的不稳定导致他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小雨的母亲是重度智力障碍患者,也是没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第一次上门,家中的光景令人吃惊,矮小的砖房,破旧的大门,一块破损的瓷砖充当桌面,沙发堆满一层污泥,走入卧室更是辛酸,狭小的房间里挂满了厚薄不一的脏衣服,床上的被褥也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颜色,看到这里,何老师眼眶一红,连忙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悄悄地递给了女孩的父亲,她不经感叹: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有些家庭因需负担昂贵康复费用而卖尽苦力,有些家庭因需陪读不得不居住在简陋的棚子里,有些家庭甚至因为孩子的特殊而选择了抛弃。她看到的不只是十三个孩子的面孔,而是十三个苦难的家庭。她理解他们的难过与苦痛,毕竟,她也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经历,让自己很想帮助这些特殊家庭,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一名好老师。抱着这样的信念,她选材备课,精心设计课堂,一有空便翻阅各种专业书籍,了解特殊孩子的障碍行为及心理问题,遇到难题,便虚心请教专业老师,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与策略,渐渐地,她在课堂上开始游刃有余,不能开口说话的学生,她便带他们指认物品,无法生活自理的学生,她便教他们生活常识,她将锅碗瓢盆带入课堂,她把课桌椅搬出教室,在这样的生活教学中,学生一天天进步,也越来越离不开她。
一个夏天的夜晚,何老师正在家中监督小喆练琴,突然一声雷鸣,小喆抱头尖叫,自闭症儿童本就对声音格外敏感,雨点越是猛烈拍打着窗户,他的哭声就越是激烈,何老师一边安抚小喆的情绪,一边忧心班上的学生,晚自习快结束了,班上的学生都没有带伞,一身热汗淋上冷雨,必然会感冒,她看着小喆哭红的双眼,咬咬牙关上了卧室门,隔绝了令人揪心的哭声,却阻拦不住妈妈的一颗爱子之心,她焦急地搜索着家中所有的雨伞,甚至把太阳伞都拿出来,顾不上小喆的哭喊声,便匆匆赶往学校,一路上,她的心皱成一团,厨房有刚烧开的热水,小喆会不会不小心打翻?书架上放了一个铁盒子,会不会掉下来砸到他的头?她担心这担心那,脚下的步伐更是匆匆,雨天路滑,好几次,她都差点摔倒,终于,在下课前赶到了学校,当她看到屋檐下孩子们那一张张期盼的面孔,她的心才安定下来,她快走一步,将手中的伞分给学生,自己又撑着伞将学生一个个地送回寝室,等到三十多个寄宿生都送达寝室,何老师的后背都湿透了。完成了作为老师的职责,她也该回家当小喆的超人了。
她是老师,却做了妈妈该做的事,她也是妈妈,却把更多的爱留给了身边的孩子。她用一把伞为学生遮挡风雨、遮挡烈日、遮挡生活的凄苦,为特教孩子撑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她就是我心目中的最美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