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绪是代际遗传的,比如我家的担心,我妈担心她没等把我养大她就走了,结果她活到84,而我从小配合这个担心,把死亡化成内在恐惧。表现在担心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甚至言语中,“我担心,你迟到,把自行车推到楼下了。”“我怕你冷,给你拿了件毯子”倒不是不可以关心人,重点是起心动念,出发点以及目的。是从霍金森能量表里的200起步,还是200以下,也就是是满足了自己出于生存恐惧的需求,还是对方的需求,没有核对,强给,强控,软控各种。
并且还给自己设计了人好,心软,热情,付出等等美好标签人设。殊不知起心动念时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如果是亲子,剥夺了孩子对对世界探索的体验。如果是狭义的亲密关系,妥妥的纵向关系,可能活成了他的老妈子。
所谓的好心办坏事。于己是好事,于他不见得是。
情绪是能量,遵循守恒定律,无法消失,但能转化,那如何把这个担心,害怕,恐惧的能量,转换成高振频能量呢?
于我,先是觉察,随时回到呼吸,看见情绪,练习接纳,一次一次的后知后觉,减少了惯性频次。这三种情绪担心,害怕,恐惧光临时,和它们对话。告诉它们,谢谢你们来送信儿,谢谢你们的提醒,我收到了。
正如艾瑞克森催眠的三句:
1、欢迎,欢迎。
2、这一定很有意义。
3、我的内在某些部分正在苏醒(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