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看到公众号"剽悍江湖" 的江湖姐姐写的一篇《从裸贷到卖卵,到底还有多少坑在等着女大学生》,文章评价了一些女大学生通过卖卵子来得到几万块钱的事情,也说明了这么做的极大危害。
看到这个题目和文章的前几句段,我就感到有些沉重和压抑了。文章写道:
不久前才曝光过裸贷,这几天又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词:卖卵。
某公号曝,傻白甜女大学生,因为爱慕虚荣,去青岛捐卵了,还一下子被取了30多颗,人快不行了。
去年也有新闻报道,一位广州的17岁女生一次性被取走21颗卵子险些丧命。
关于之前裸贷的事,我也在一些公众号看到过。整个过程挺恐怖的,感觉稍有不慎,单纯的年轻女孩就会一步步陷入深渊。有的女孩最开始可能只是想贷出几千块钱,有的甚至是想给男朋友买个苹果手机,却被拖进一环又一环布好的局,十分悲惨。感觉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这次卖卵的事情,同样看得人心寒。是虚荣心还是无知,让那么多年轻的女孩选择用身体,健康作为资本,去赌那看不到光的未来?
01 不应该只是批评
批评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的文章很多,可我想,我们要不要从其他方面或者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2003至2007年。坦白地说,那时的环境相对还是比较单纯的,也没有看到所谓的厕所里的各种小广告。女生们很少出去租房子住,更没有出去整夜不归的,也几乎很少见到学校周边有什么小旅店。
10年前的大学生都还比较淳朴。逛街,化妆,研究如何搭配衣服的很少,学习,去图书馆,做家教的比较多。即使不喜欢学习,最多也就是去网吧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谈谈恋爱罢了,几乎很少听说有做得特别出格的事的。
虽然现在裸贷或者卖卵的事情一定是比较少的事件,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迷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啊,当身体和生命遭到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在江湖姐姐的那篇文章,有2个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们都提到了自己接触过卖卵的事情,好在没有去做。

02 社会环境难道不应该负些责任么?
一个好的,单纯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们的影响巨大。为什么高中生,大学生能接触到卖卵,为什么大学厕所能有这些小广告,这些不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么?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用手机搜一些正常的信息,有时竟会在最下边出现一些黄视频,感觉很是无语。
作为一个新妈妈,我已经开始担心我宝宝的未来了。从之前的假疫苗事件,到现在互联网黄视频的插件,到裸贷卖卵的新闻,我们不应该多考虑一些社会责任么?
坦白地说,我感觉现在的社会氛围非常浮躁,似乎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快速成功,尽快赚到一大笔钱。有时候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也希望一夜暴富的事情能发生的自己的身上。如果我们都是浮躁的,又怎么能全怪年轻学生的虚荣和无知呢?我们每个人都能时时处理和控制好内心蠢蠢欲动的欲望么?
在我看来,网上的一些文章对那些10几,20岁出头的学生们也会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比如我经常能看到一些公众号的文章题目是《你不好好对待自己,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这类的,文章大多是鼓励女孩们要对自己好一些,好好装扮自己,不要太随意邋遢,这样才能吸引到骑白马的王子。
可这样的文章对于还没有足够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真的好么?在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时候去研究怎么美,怎么搭配,怎么吸引富二代,而不是去多读书,去提高内在的修养。即使这不是文章作者的本意,不也是一种变相的引导和伤害么?
前些天,我还看到一个大号里的一篇文章,写的是熬夜的人有“猫头鹰”的特质,和早睡早起的“百灵鸟”基因就不一样,还举了自己熬夜的好处,和一些没有引用来源的理论、例子支持,强调晚睡晚起的人更健康,更聪明。
长长的一篇文章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文章立意就很不清晰,题目和观点都有很大的为了博眼球的痕迹。被大号这么登出来,年轻人更是有了一种理论依据,刷夜,聊天,第二天浑浑噩噩,还自诩是“猫头鹰”体质。年轻时透支身体,稍微年长,却已经提前早衰了。
我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物质的气味。
时尚杂志是做什么的啊?本是一些赚着月薪4.5千工资的编辑,给4.5万工资的人来看。然后赚着2.3千工资的人去买些杂志上的奢侈品,仿佛自己买了这些,就能过上4.5万的生活。
如今现在纸媒落寞了,很多公众号兴起。不需要花10几、20几元钱就可以看到比纸媒更多更好的内容,更加吸引眼球的东西,更多聆郎满目的商品。
很多大号作者可能也是年轻人,也没有想过很多言论会不会误导小读者,比如之前罗玉凤求鼓励那篇文章爆火的时候,有的大号就马上追热点,赞美罗玉凤不怕困难的品质。后来就有一些网友发出了她之前在美国和网上做的说的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还原了真相。
还有一些作者看到如今“断舍离”的概念很火,便写文章鼓励扔掉不喜欢的衣服,包包,配饰。可是没有看过《断舍离》这本书的小读者就会被误导,轻易扔掉刚买的物品,再去追求新的。完全曲解了断舍离的本质,把它变成了喜新厌旧的好说辞。
或许很多大号作者是无心的,也或许是出于团队的业绩压力,尽快出爆文,博眼球,但是这些无心的误导就会让很多小读者更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觉得“偶像”说的什么都对。所以很多独自运营公众号的个人即使有公司高价收购也不同意,因为一旦被收购,很多时候就要遵守市场规则,身不由己了。我觉得他们很棒,坚守住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底线。

03 读书,学习,传播正能量
我关注的几十个公众号中,每天看的就剩下几个了。除了俞敏洪老师的“老俞闲话”,还有三观很正的“剽悍一只猫”,“剽悍江湖”,另外还有“缓缓说”(他也追热点,但是会经过调查和自己的深入分析,对自己的言论很负责任)。
俞老师的“老俞闲话”和“剽悍一只猫”的特点也都是满满的干货和正能量,作为男作者,可能不像女生一样,喜欢买买买,但是换个角度,提畅的多读书,多学习确实比买买买打扮得光鲜的外表更有魅力。
你身边有没有每个月花费几千块钱买衣服,包包,化妆品,去高档餐厅和消费场所,而成为月光族的女孩呢?一定有,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吧。而且还会振振有词,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来的。关键是我们并没有赚更多的钱,没有投资自己,没有去读书学习,而是早早透支账单享受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我们并不知道,很多早早实现财务自由的女人们,其实是跟男人一样的努力,甚至比男人更辛苦的工作的。
而一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年轻的男孩们,不但会被年轻女孩的外表打动,而且完全相信了她们的话,更努力的赚钱。一旦自己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老婆(或女朋友)消费的欲望,就会开始自责,慢慢会抱怨,一旦有了孩子,花费更多,家庭经济压力会更大。如果遇到意外,再需要10万8万的医药费,整个生活就会乱得一团糟。
我们应该像《解忧杂货店》里边的女孩,投资的是自己的大脑,不断学习,最后成了优秀的企业家 ,而不是靠着美丽的容颜做那些不可与人说的事去靠身体赚钱。
应该像《富爸爸穷爸爸》里边的富爸爸一样,多学学财务知识,风险管理,提高判断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活成了别人的棋子。
在李开复老师的《向死而生》这本书,他提到自己请教星云大师,如何对待社会的一些负面的现象,还有他之前在微博上对社会的“恶”口诛笔伐对不对,星云大师是这么说的:
大师说:“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一座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的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是呀,即使现在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结伴或独自欢快得去上学,放学回家;即使我们会见到裸贷、卖卵的新闻;即使现在物质需求比精神富足更容易让我们满足;即使我们无法完全消除自己膨胀的欲望;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不完美;即使......
只要我们一直怀有一颗正能量的心,“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我们自己努力更好,也就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不是么。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