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有用还是无用?请借我一双慧眼吧:“无用”可去补苍天!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谋士云集,但有门客认为养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实乃无用。但在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等待处决之时,有这些无用的“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才得以全身而退。爱迪生在研制灯泡时,做了一千两百次实验都没成功,有人取笑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两百次,不要再做无用功了。”爱迪生反驳道,“我至少证实了一千两百种材料不合适做灯丝。”看起来“无用”,往往是有大用。
追溯历史的长河,有不少开始被视为“无用”的东西,却能流芳百世。蒲松龄曾在县、府、道三试中皆得第一,后来科举接连失利,失利中他开始撰写被当时视为“无用”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放异彩。法兰西学院的一位院士在看了巴尔扎克完的诗剧《克伦威尔》后断言:“这位作者随便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搞文学。”但巴尔扎克的坚持“无用”写作,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看起来是“无用”,却载入了人类的史册。有诗赞曰:“无材可去不苍天。”
记得上学时,长辈就谆谆告诫:“认真读书,少看闲书,莫做与读书无关的事。”每逢看点小说、散文之类的闲书,长辈们就会没收,甚至撕毁;每逢做点不务正业的事:下下棋、跳跳舞之类,长辈们就会呵责,甚至责罚。久而久之,就只知有课本和同步练习。可每到作文时就头疼,不知写甚,不知何为素材,更不知思路在何方。后来悄悄地看“闲书”,眼界随之开阔了,认识随之深刻了,素材随之灵动了,思路随之打开了,作文开始言之有词了,文之有事了,事之有理了。梁文道在《悦己》中写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一切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都是来自这种时刻。”
弯树无法做木材,终成参天古树,因为无用之积淀;创作无聊之“闲书”,终放文学异彩,因为无用的孕育;受人嘲笑的实验,终为人类领航,因为无用之大用。可爱的人啊,请张开你的慧眼:“无用”可去补苍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