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反问一句,如果都是补天之材,谁又愿意坠落人间?这人间本来就是芸芸众生,各色不同,所谓命运多半是已经注定的,虽然歌曲里面唱到“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可是毕竟还是有那三分的区别,这你还别不承认。
最早读《红楼梦》,是三年级时表姐从外省来,随身携带的书里面有这本,看起来很新,表姐很爱惜书,还有《心理学》之类的,她告诉我假期里没事儿可以读一读她的书。
我真的读了!我读书有一种很倔强的劲儿,别人读不懂就不喜欢读了,而我即便是文言读起来磕磕绊绊,但是也似乎能品出一点东西来,这就好比生活,如果说生活“不如意之事七八分”,那我读书也是一样,偏要去找到那剩下的两三分。
就这样,糊里糊涂就把书读完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小时候,家里用的是那种灯,光线很暗,发黄的那种,正好家里有贴着一些诸如“宝钗扑蝶”之类的卡片,在朦胧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美......我很小就缠着妈妈问,妈妈告诉我那是红楼里面的一个人物。
那是一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把一些美好的东西从生活里找出来,品到其中的甜。
记得表姐还给我讲了很多学习方法,说她没有考上大学,希望我能好好学,将来考上大学,还说我太懒,不会合理利用时间。表姐还自学了电子琴,说如果我家有她可以教我,可惜我家没有。
再长大一些,我又读红楼,这时候感悟就有不同了,能看出一些更深刻的意义,还会查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关注到作品的内涵,而不是光看表面。
等我再读红楼,就是因为蒋勋,他是一个美学布道者,很能从生活中挖掘美,我听了他讲红楼,于是再读红楼,这一次,我发现一部好的作品,内涵很重要,它传递出的信息不是只有几个层面,而应该是方方面面的,美学,尤其是那种文学背后的美学显得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之后,我又重读红楼,是因为我也开始了小说创作,我把《红楼梦》放在书架(电子书)上,每次看到它,或者想起里面的哪一段,哪一个人物,就打开读下去,我觉得作品一定是要对读者负责的,不应随意去写,如今我的第一篇小说已经写了三分之二了,期待着它如期完稿,我会学习红楼作者,反复再三,精进自己的作品,自己这关过了,再奉献给读者......
感谢《红楼梦》和它的作者,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能跟这么伟大的作品结缘,实属幸事,愿它的精神继续影响喜欢它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