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在中国古代作为官方认证的交易凭证,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主要历史职位。而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也泛起了替换古代铜钱的凭证,铜钱并没有因此而祛除,反而铜钱的珍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越来越高。
在中国,收藏家十分喜欢这种大清钱币,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说,“大清铜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种钱币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大清铜币版式繁多,收藏价格难以估量,尤以广东省造当十者为佳。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近期,广州寻龙有幸征集到一枚大清铜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04443/188f3c75ae7162e5.jpg)
此枚钱币为广东省造大清铜币,正面珠圈内铸有“大清铜币”四字,中心为“粤”。圈外上环为满文及干支纪年“丙午”,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环铸“当制钱十文”,背面中心珠圈内为蟠龙图,圈外铸“光绪年造”和英文字样,钱币造型规整,包浆浑厚,锈色自然,虽历经无穷岁月的洗礼,仍风韵犹存,品相完好,值得收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04443/6aecefe00b4e083a.jpg)
早的货币,大约是在夏商之际,海贝成了先祖们制作货币的,也成为了中国较早的钱币,贝币。商周时期贝类的货币职能并不单一,有时也被制作成装饰品,象征着财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贝,以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直至以青铜为材质的金属仿贝出现,由此,我国货币的发展进入到了金属铸币阶段。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大乐事。
这枚广东省造大清铜币现藏于寻龙艺术,欢迎广大藏友莅临鉴赏,感兴趣的收藏家们可通过寻龙艺术网深入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