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刚看完《思考快与慢》第4部分“决策与风险”最后一节,不禁哑然失笑:我们的大脑多么不靠谱。
我们以为看到的事实,其实是眼见即为事实。有可能不是客观的事实,是加进了我们丰富的联想之后、我们认为的事实。
当我们看文字描述(解释)的时候,实际情况的描述(解释)和实际情况本身是有区别的。不同描述会引发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判断、选择和决策。
文字会误导人。文字误导人不是说文字本身,而是文字的表达组合。它会唤醒人的过往反应和想象力。那是人的直觉。也就是系统一的快速反应。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决策行为慢下来。
学会反复思考。主要参照点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情境有没有误导我?这种条款和规则之下的实际情况如何?多用宽框架思考。
把自己的反应从情境中脱离出来,而不受文字表面的蛊惑。
要明白文字描述会影响和引起情绪反应,让你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带来风险。
在商业营销、职场汇报、线上购物时,或者自己有觉察,能识别,或者学会运用这种描述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很难,心理因素随时发挥作用,超越了理性。
作为情绪化的我,要理性为王,是个天花板。但也要学着爬坡。
明白了大脑是怎么受蛊惑的,接受它的不靠谱。因为你很难控制它。
认知偏差始终存在。理论是一回事,到了实际生活中实行很难。即使专家,医生、律师等,亦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