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在第七章中,不但说了仁义礼智信,还说了六谷、六畜、七情这些最基本的常识。
在这些之后,还介绍了八音。《三字经》中有个句子是这样写的: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礼乐文化,其实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时候,读书人必须学习音乐,音乐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我们在电视剧当中常见的琴棋书画,在古代是男子必备的。当然是有钱人家的男子,穷苦人家的男子,读不起书,没法谈这些文雅的事物。
但是说到音乐,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古代的音乐为什么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三字经》这个句子当中的“八音”又指什么呢?
“八音”是按照不同乐器不同材质进行分类的,因为材质不同乐器不同,敲打出来的声音也不同。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八音或许不够科学。我们现在的乐器,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再加上从西方引进的,那太多了,肯定不止8种。
而我们平常经常会听到一个词——知音。知音这个词就是跟音乐有关。这个典故,我们应该多多少少听到过,说的就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时期,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有一次伯牙正在船上演奏,钟子期突然间出现,对伯牙的琴称赞不已。他们俩因此结下深厚的缘分,只要伯牙每次鼓琴,钟子期都能够感知到。
据说当时伯牙弹了一首曲子,钟子期说:“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大惊,因为他弹的正是《高山》。可是伯牙并没有把这首曲子的名字告诉钟子期。
后来伯牙又弹了一首曲子,钟子期回答说:“多么浩荡的流水呀!”伯牙弹的正是《流水》。
这一下伯牙彻底服了,他觉得钟子期太了解自己的音乐了,就称他为知音。
“知音”的典故就在于此。与此同时呢,“高山流水”的典故也在这儿。只是后来钟子期过世了,伯牙深为叹息,他在这人世间少了一位知音。为此伯牙特地到钟子期坟前演奏了一曲,演奏完毕后,伯牙把琴摔了。从此伯牙再没有弹过琴。
这个典故的名字叫做《伯牙摔琴谢知音》。我们后人在形容两个人情分很好的时候,就用知音来形容,而往往也要提及伯牙和钟子期俩人。
读过他们的典故,所有人都得为他们俩之间的默契折服。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做:高山流水遇知音。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都希望拥有一份像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情谊吧!
《三字经》中收录了这样的典故,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友谊的可贵。
古代的琴棋书画是很神圣的,往往意趣相投的人,都可以成为挚友,一生的挚友,这样的情谊难能可贵。
我们现在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忙于工作,忙于教育,难于生活……一天24小时,恨不得掰成48个小时用,很少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跟古人比起来,我们现在多了很多遗憾。在工作之余,能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一样即可,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多一些情调和浪漫,心不会那么浮躁和焦虑。
有心的朋友们不妨试一试,这真的是一件甜蜜的幸福事。
像我自己。平常有时间也会练练书法,弹弹琴。虽然书法写得不怎么样,琴弹得也不好,但是乐在其中。不在乎能到怎样的高境界,像《高山》、《流水》这些曲子,我是都不会。但是每一次写书法或者练琴的时候,我身心好愉快。
正因为如此,我爱不释手。
我们不妨一起学学古人吧,发展一样兴趣爱好。或许某一天,你也会像伯牙一样,遇到一个知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