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当前,医生在尽自己的责任救死扶伤;警察在尽自己的责任维护秩序;老师在尽自己的责任录制网课;一线员工在尽自己的责任复工复产;作为普通大众也在尽自己的责任足不出户。
我们都在尽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做贡献!
可是最近新闻报道的“郑州毒王”,还有浙江8人逃离意大利等等,在明知疫情严重,明知自己生病,还走街串巷,坐地铁、坐公交、上班,跟同事亲密接触。慢慢变成了“病毒发动机”,伤及周围乃至整个省市,qun扩散。这病毒传播之快,杀伤力之狠,令人咂舌。
看到类似的新闻,心里五味杂成。在疫情期间,我们举国上下都在和病毒做斗争,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可总有一些人仅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功亏一篑。在当事人侥幸背后,是对生命的漠视,对规则的无视。他们的任性,让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和大家的努力归零了!
对自己,对社会,都缺乏责任感!
我不是什么大评论家,也没有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说什么,只想就目前的感受,来说说“责任”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人要有责任心”,可是“责任”是什么呢?责任应该怎么培养?
说的简单一点,其实责任就是有一份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出了问题敢担当;责任时时记心上。
看似很简单,但其实一个人的责任心是从小培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咱们从出生就被赋予了“责任”,吃喝拉撒都是自己的事情,谁也替代不了。
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本该是TA的事情却被监护人一一偷走:
1,明明我已经吃饱了,可妈妈却总是觉得我没吃饱,“咋才吃这么点呢”;
2,明明我不冷,可这世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3,明明我可以自己拎书包,可妈妈总觉得书包太重,我扛不动;
4,明明是我写作业,可妈妈总一遍一遍的问“作业写完了吗”,“功课复习了吗”,“书带了吗”,“笔装了吗”……
5,明明是我的房间,可妈妈却老是嫌乱,帮我收拾;
6,明明是我穿的衣服和鞋袜,妈妈却总让我安心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管;
7,明明是我在上学,妈妈总想帮我决策上什么科,选什么专业,上哪所大学;
8,明明是我在上班,妈妈总想帮我安排钱多事少离家近;
9,明明是我要结婚,妈妈总想相亲介绍,调查家底儿;
10,明明是我的娃,结果我妈操的心比我还多。
……………
明明的事情还很多,明明啥也不用做,反正有“明明妈”。
吐槽这些并不是说“妈妈”的付出都是多余的,只是想让“妈妈”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是不是在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偷走孩子的责任心呢?
通常家长偷走孩子责任心,有三种形式:
一,家长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责任心”;
教育孩子最大的成本是无知,不学习。咱们好多岗位职责都需要考证,岗前培训,可只有“做父母,当家长”是没有培训和考核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与身俱来的,不用学习,事实上我们教育孩子的很多经验也是来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来源于爱。但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
“我爸是李刚”,“李双江之子”这些事件中,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呢?想必也是沉重的。所以“慧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二,家长总包办,包办生活,包办思想;
从小一点的吃穿用度,到大一些工作结婚,我们家长总想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少吃一点亏。反而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其实,我们做好家长的责任就好(接纳和帮助),而不是越俎代庖。真正的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三,家长不宽容,过于苛刻,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幼儿园,自己能穿衣服了,我们嫌他穿的慢,穿不整齐;上小学能帮你干简单家务活了,我们嫌他干的不好,帮倒忙;小学到高中读书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殊不知,我们需要在孩子适当的年龄,放手让孩子做合适的事情。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才有敬畏之心。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言传身教,担好责任,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