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JAVA设计模式设计模式Android知识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

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

作者: 六尺帐篷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5:36 被阅读185次
  • 引入责任链模式
  • 责任链模式的实例
  • 责任链模式的分析
  • 责任链模式的优势
  •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引入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描述的就是如何推卸责任,说的简洁点,就是踢皮球哈哈。举个例子,有时候,出了某件事,我们去解决,找到A,结果A踢皮球,说这不关我的事,去找B解决,然后我们就去找B,结果B也说,这跟我没关系,快去找C,就这样,我们就被踢来踢去,这就是责任链模式的思想,在找到正确的人解决之前,我们被不断的踢给一个有一个人,就是推卸责任。
上面的例子,可能有点贬义,但在实际编程中,有时候确实存在需要推卸责任的情况,,比如,当我们接受到一个请求时,当前的程序暂时无法处理这个请求,于是就需要把请求给别人去处理。如果是web开发人员,对此应该很熟悉,当服务器收到一个客户端的请求时,首先会解析请求,action层不会处理请求,而是将请求的参数等信息进行简单的解析处理,然后根据请求的内容信息等将请求具体转发给service去处理。
当一个人被要求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他自己可以做,那他就自己做了,如果他自己做不了,那就转发给另一个人做,另一个人也是一样,如果他自己可以做,就做,不可以做,就给别人做。。。。。。
这就是责任链模式的基本思想

责任链模式的实例

实例的类图

image.png

Support是一个抽象类,他的核心方法support中,如果当前support可以解决,就解决,如果不行,就交给next去解决。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abstract class Suppor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upport next;
    
    public Suppor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upport setNext(Support next) {
        this.next = next;
        return next;
    }
    
    public final void support(Trouble trouble) {
        if(resolve(trouble)) {
            done(trouble);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support(trouble);
        } else {
            fail(trouble);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显示字符串
        return "[" + name + "]";
    }
    
    protected abstract boolean resolve(Trouble trouble);
    
    protected void done(Trouble trouble) {
        System.out.println(trouble + " is resolved by " + this + ".");
    }
    
    protected void fail(Trouble trouble) {  // 未解决
        System.out.println(trouble + " cannot be resolved.");
    }
}

然后我们实现几个具体的support类
NoSupport类是一个永远不解决问题的类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class NoSupport extends Support {

    public NoSupport(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Trouble trouble) {
        return false;
    }
    
}

LimitSupport类,解决指定范围内的问题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class LimitSupport extends Support {

    private int limit;
    
    public LimitSupport(String name, int limit) {
        super(name);
        this.limit = limit;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Trouble trouble) {
        if(trouble.getNumber() < limi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OddSupport类,解决奇数的问题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class OddSupport extends Support {

    public OddSupport(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Trouble trouble) {
        if(trouble.getNumber() % 2 == 1)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class SpecialSupport extends Support {
    
    private int number;
    
    public SpecialSupport(String name, int number) {
        super(name);
        this.number = numb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solve(Trouble trouble) {
        if(trouble.getNumber() == number)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

,最后实现一个main类:

package ChainOfResponse;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pport alice   = new NoSupport("Alice");
        Support bob     = new LimitSupport("Bob", 100);
        Support charlie = new SpecialSupport("Charlie", 429);
        Support diana   = new LimitSupport("Diana", 200);
        Support elmo    = new OddSupport("Elmo");
        Support fred    = new LimitSupport("Fred", 300);
        
        alice.setNext(bob).setNext(charlie).setNext(diana).setNext(elmo).setNext(fred);
        
        for(int i=0;i<500;i+=33) {
            alice.support(new Trouble(i));
        }
    }

}

Main类中定义了一个责任链,将几个support对象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条责任链,然后去处理问题
运行结果如下:

image.png

责任链模式的分析

首先,责任链模式中,存在着这么几个角色:

  • Handler处理者
    handler金额use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handler知道,下一个处理者是谁,如果自己无法处理请求,就转给下一个处理者。
    在实例中对应的是,support类和support方法

  • concreteHandler(具体的处理者)
    具体的处理者是处理请求的具体角色。
    在此实例中,由NoSupport角色和其他几个类扮演

  • Client
    请求者角色,就是向第一个具体的handler发送请求的角色,并连接好责任链,实例中对应的是main类的main方法。

责任链模式的类图如下:

image.png

责任链的作用

  • 弱化了发出请求的人和处理请求的人之间的关系
    发出请求的人只需要向第一个具体的处理者发送请求,然后就可以不用管了,处理者会在责任链上自己寻找处理的方法。
    这样就解耦了处理者和请求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采取责任链模式,那么请求者就必须要很清楚哪个处理者能处理它的请求,就必须对所有的处理者都有所了解,类似于上帝视角,然而在实际中,要求请求这了解这么多是不实际的

  • 可以动态的改变责任链
    责任链还有的好处就是可以动态的改变责任,删除或者添加或者改变顺序。

  • 让各个处理者专注于实现自己的职责
    责任链模式同时还做到了处理者之间的解耦,处理者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处理逻辑就好,不管其他处理者干什么。

  • 推卸责任也可能导致处理延迟
    我们可以责任链模式需要在责任链上传播责任,直至找到合适的处理对象。这样提高了程序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出现了处理的延迟,因为有一个寻找的过程。所以需要低延迟的情况下,就不应该使用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在视窗系统中,经常会使用到责任链模式,尤其是事件的处理,熟悉javascript开发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浏览器中的事件有冒泡机制,,就是事件的是向父控件传播的,如果自己处理不了,就会传播给父控件去处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za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