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而行——心有热烈,平凡的日子也会泛着光。只要你有动身的勇气,远方不远,未来可见。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很适合当前疫情下的出行。
这几年,跨省游成了奢望,也不是不可行,只是自己不愿意麻烦,既不想麻烦自己也不想麻烦社会,还是乖乖待在自己的这一方天地里吧。
只是困久了,对各地美食的渴望越发强烈起来,于是网上搜罗,决定就近出发,带孩子们去一一探寻那些藏在市井中的美食店。
今天孩子们要看牙外加还书,找了两家店,合川少水粉和河南烩面,本来是想去吃粉,图片上的银耳八宝粥,晶莹剔透,再加上黑芝麻的点缀,隔着屏幕我似乎都能闻到那股香气,看得我是直吞口水。而烩面那家有孩子们想吃的胡辣汤和肉夹馍,还书之后相对来说去烩面那家要方便些,就决定先去这家。粉留到下次打卡。

只是没想到今天弄牙花费了不少时间,还要顺路先去还书,因网上说过这家店就营业到三点,我心里担心着可能到那孩子们想吃的都没有了,果然我们到的时候2点多,店家已经在准备收拾了,只剩下豆腐脑和饸饹面,果然被我一语成谶,不知道孩子们是饿过了还是喝了饮料不饿了,亦或是觉得这个店的环境不那么美好,他们一听没什么可吃的就不想吃了,我还是想着来都来了,就吃这两样试试吧,豆腐脑的味道很北方,也就是和我们之前在北方吃的差不多,算是久违了的味道。饸饹面端上来看着很一般,也很北方,就是一碗白水面,不像重庆这边的面,半碗都是调料:辣椒油、花生脆、芝麻粒、咸菜丁等香味扑鼻,感觉就是北方吃面就是吃面,而我们吃面则是吃佐料。
这个面端上来还是略让我有些失望,太久没吃这种偏北方的面食了,实在没看出有什么特别,感觉不该叫这个名字,因为以前我在北方也吃过,但我印象中是荞麦色的,估计那时吃的是荞麦饸饹吧。这个估计就是小麦粉做的,所以呈白色,感觉就是大号版的重庆小面,也就是比小面粗一点,但口感还是略有不同,比小面劲道一些,儿子形容像意大利面,不爱吃面食的小妞竟难得的觉得好吃,从我的碗里分了些去吃,吃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我们吃的过程中,还陆续有人来问有没有什么什么,但都被告知没有了,看来店家生意确实是不错的。

饸饹(hé·le),也作合饹,也叫河漏(hé·lou),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劲道、质软。
这一趟只为吃这些显然不过瘾,去这家店时路过一家烧饼店,看那个锅像是我想吃的那种烧饼,不过并没有我想吃的咸味白饼,儿子倒是相中了一个时尚饼——里脊火腿肉松味。这饼名挺有意思,的确算是很时尚,我开始以为就是把烙好的饼切开之后再夹上这些东西,谁知儿子一说出口,店家就直接拿了一个烧饼给他,这倒让我有些诧异,那饼看外形看不出来有任何特别的,也没有看到里脊火腿和肉松这些,没尝之前是压根想象不出来会是什么味道,但一口咬下去,味道竟十分不错,原来是把这些馅料包进饼里再烙,松软又不是很酥的那种口感,儿子直呼好吃,下次来还吃这个。

这一趟因为这烧饼弥补了没有吃上胡辣汤和肉夹馍的遗憾,后来去坐车的时候又有一家烤串店吸引了两孩的眼光,既然都来了,那就继续吃吧,满足孩子们的味蕾,让这一趟出行更物超所值。
以前还畅想着等解封后,要带着孩子去成都逛吃逛吃。之前和朋友去过一趟成都,对那里的印象非常好,当时没带孩子去,所以一直想着有机会得带孩子们去一趟,可是一直等了3年,都还没有这机会,那我们就先在市内逛吃逛吃吧,心情在,那里都是美景美食。比如今天还完书,走在临街的台阶上,想着台阶下又是另一番风景,不远处就能看到长江黄河,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座特别的城市里,心里竟然升起一股自豪感。最近越发觉得身边到处都是美景,也总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