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上海浦东美术馆看展,美术馆正在举办《六百年之巨匠》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作品展览。
欣赏展览时我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还是肚子抗议才发现。这些伟大的画作都有一种摄人心魂的能量,紧紧吸引住观众的眼光,就好像画中人或者景活生生呈现在眼前一样。
Venus at her Toilet,Peter Paul Rubens, 1608看到彼得·保罗·鲁本斯的这幅《维纳斯与丘比特》(约1606至1611年),我驻足观看了许久,与我们印象当中的丘比特不同的是,这幅画中丘比特肌肉线条非常明显,像是一个成年男子的肌肉线条。我不禁想,为什么会把丘比特画成这样,而不是传统的经典形象呢?
这幅画中,维纳斯衣衫不整坐在盥洗室里,半裸的状态,而丘比特拿着镜子给她照,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维纳斯的脸。也就是说,两人在盥洗室里都是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状态,没有丝毫防备。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传,丘比特是维纳斯的儿子,但是有一些画作里,会呈现丘比特爱抚维纳斯的场景,正如这幅画的细节部分,比如箭饰,镜子,珍珠手串……也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丘比特一般都是背着弓箭,传说,维纳斯被丘比特饰有鸽子羽毛的金箭意外射中。这些箭立刻唤醒了爱情,而这道伤口也引发了维纳斯对阿多尼斯的爱恋。展馆里解释说,丘比特的翅膀象征着爱情的转瞬即逝,带着鸽子羽毛的金箭能够诱发爱情(也有人说只是产生不可控的欲望),而饰有猫头鹰羽毛的铅箭则导致疏离。
而在这幅画作中,丘比特的弓箭放在了脚边,也就是说,他把身上的束缚全部都去除了,呈现了一个男性的原始状态,这种状态和衣衫不整的维纳斯是吻合的。
正如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师作品,每次欣赏好像都能捕捉到更多细节,而这些总能让观众们浮想联翩。
镜子代表的是什么呢?镜子能照出真实。
这幅画里维纳斯的动作有一些慌乱,她的一只手拉起自己的内衣,拉上来遮住身体赤裸的部分,另一只手抓着外面的罩衫,同样也是为了遮住赤裸的身体。
不知道维纳斯是先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然后才慌乱遮住自己赤裸的身体,还是先遮掩,才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更倾向于前面一种可能。
查了资料之后才发现,这幅画作其实是鲁本斯模仿提香画的,提香在此之前画了不止一个版本,提香的维纳斯都是全裸的,而丘比特也符合大众印象,肌肉线条柔和。
这些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鲁本斯想要表达的想法,画家创新的地方。
不知道为什么,欣赏这幅画作时,感觉自己的眼光顺着画框,被中间的画作牢牢吸引过去,画作本身像似带有引力一般,把我的视线吸引过去,迟迟无法转移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