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在一个十分禁欲的家庭。在那里,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隐私,没有朋友,更没有糖果和玩具,唯一能做的,就是隐身在他们的世界,成为顺从的仆人。就像鸟粪里夹带的一粒种子,诧异的是,居然在乱石堆中发出了芽。
可是他们也过得并不轻松。贫苦、严苛、傲慢、自卑、多疑、暴躁。他们干着最重的活,吃着最简单的食物,拿着最低的报酬。在他们看来,社交会让人堕入深渊,物质会让人精神腐烂,梦想会让人不切实际。只有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自身才能求得来世福报,只有讲尊卑有序,国法家规才能维持整个家族的优良传统。这个家里不允许违拗,不允许情感,不允许软弱也不允许失败,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
从小的我经常背着一个胀鼓鼓,灰褐色的书包,里面装着一学期所有课程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一共三十多本书,所以背带和拉链经常坏掉,总是坏了又缝上,缝上又坏掉。缝补摊的阿姨说从没见过这么用功朴素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我心里非常地开心。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把书放在抽屉里,只带需要用的回家,或者把书放在家里,只带需要用的到学校,而我对此嗤之以鼻。虽然每天背着所有的书,自己也没看过几本,但我认为他们是在“走捷径”,简直是“太娇气”。
记得有一次去买鞋,我怯生生地问地摊老板有没有实心底的鞋卖,因为塑料格子底的穿久了鞋垫会被磨穿,硌得脚生疼。结果他们听到了,大为光火。“小小年纪就知道实心空心了,东挑西拣的怎么得了。就学着娇气那一套。还买个屁,回去将就你的烂鞋穿”。结果鞋没买成还挨了一顿揍。后来电话那头的我妈知道了,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罚跪。当时的我对自己的行为十分羞愧。
但这“良好的家风”的结果是至亲反目成仇,辍学的辍学,坐牢的坐牢,漂泊的漂泊。困苦的依旧困苦,孤独的依旧孤独。而且时至今日,这样的影响在后辈人的生活中仍旧无法褪去。
而我看到许多人都是这样:吃着不必要的苦,受着不必要的罪,去求一个不会开花的结果。认为必须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我们用吃苦头,来说服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和不够努力开脱,去批判所谓的命运和不公。以受难者的伪装,站在道德的制高处愤世嫉俗。
难道没有爆肝加班就不是好员工吗?难道自己没得奖就是有内幕吗?难道心善人美就是心机深沉吗?难道一个女人嫁给事业有成的男人就是不劳而获吗?人人都说“苦尽甘来”,却忘了“苦尽甘来”讲的是希望,不是因果。
一般人的“苦行”,只是在贪、嗔、痴、慢、疑的路上一意孤行罢了。人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好过一点。夏避暑,冬御寒。春种秋收,乐天知命。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如能相遇已是莫大的幸运。人生在世,不过是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取暖。有爱与美,何必“苦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