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72963/894734df0c2b37a5.png)
九九艳阳,秋高气爽。
省“特别丰收计划”项目之一,鲁桥五千亩油菜高产栽培示范区。
正是壮苗大田移栽时,我随同市科委朱主任、巢湖农校农学教研室洪主任及部分师生。踏上了崎岖的乡间小道。
农科教相聚在田野……
01
“噢!你们来得正好!”声音同那身板一样硬朗,是位正在同老伴打宕栽苗的老汉。“这苗宕到底要打多满?”(指密度多大)
“你这地,行距7寸,株距9寸比较合适。”回答他的是位文静的女青年,农校的栽培专业教师小叶。
老汉显然没听明白,又问:“耙齿行多宽,退步行多长?”
这回轮到小叶老师不明白了:“什么耙齿行退步行?”
老汉连忙蹲下身来,在地上横竖比划一阵。小叶老师默视良久,会意地点点头,随即改口:
“这么说,就是耙齿行7寸,退步行9寸。”
02
上午10时,张桥村。
在一块苗床地里祝老师拔起一棵死苗,观察片刻,对户主张道立说:“这棵苗株叶齐全,但主根下部已断,是地下害虫吃的。”
户主疑惑地说:“昨天我用大锹在死苗底下平平地铲过去,有三四寸深,拿到田硬上把土打碎检查,一个虫影也没见。”
“现在天气变冷,害虫钻得很深,夜里爬上来,在好吃的主根上吃饱后,又钻回深处。”说着,祝老师接过一把手铲挖了起来,少顷,一条形似土蚕、通体白亮的害虫被挖出来了。
众人都聚拢过来,一阵唏嘘。祝老师告诉户主:“这是金龟甲幼虫,名叫蜞螬,最容易在花生地里生长。”
“不错。”户主接口道,“这地原来是种花生的。”
随后,祝老师为户主开了治虫“处方”。他是植保专业教师。
03
在张桥驻点服务、实习的农校学生张永峰、李方喜,闻讯匆匆赶来拜见老师。我趁机对二人进行了就地采访——
问:“你们这次下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收获是心里有了底,将来毕业后到乡里当农技员或生产干事,不会不适应。”
问:“书上讲的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没有出入?”
答:“当然也有。比方说,书上讲苗床上的土要整得越细越好,但老农却说,不能太细,否则浇水后表面就会结一层硬壳,出苗就难。我们通过试验,果然如此。”
问:“怎样实现理论教学在实际中延伸?”
答:“主要是带着实际问题向老师请教。一次我们在田里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害虫,便取回标本找老师。老师说这是黄曲跳甲虫,并向我们专门介绍了它的生长特点、危害期和灭杀办法。这样,我们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及时按老师教的办法控制了大田的虫害。”
问:“群众对你们欢不欢迎?”
答:“群众对我们的欢迎,是发自他们对科学种田的兴趣。我们刚下来时,正是秋收大忙季节,群众晚上七八点从田里回来,还要听我们的技术讲座,一直到十点多钟,中途无人退席,有文化的还记笔记。那情景真叫人感动!”
04
这田野一日“游”,先后给10多户农民作了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并发现了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草荒、虫害和间苗三大问题。傍晚时分,一行人回到乡政府。中途回来同供销社落实化肥问题的朱运球副主任迎了上来,兴奋地告诉大家:“化肥票已全部拿到,每亩20斤尿素。我已同乡长书记商量过了,要尽快落实到农户头上,作苗期追肥用。”
“那好,”洪主任赞成道,“今晚就叫同学们下去,分头到各村去送化肥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