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

作者: Joanbetty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08:05 被阅读0次

    生活中不乏有人总爱对他人指教,试图强行纠正别人,这样的行为令很多人烦恼无比。然而,真正情商高、有智慧的人,从来不敢轻易指点他人。

  曾经有位读者希望莫言分享一些读书方法。莫言便在散文《杂谈读书》回应道:第一,读书就如穿衣吃饭,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

  第二,我的女儿正读初中,我从不去指点她的功课,因为时代变化,我的老方法说不定不适合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外人若总是强加干涉,往往只会弄巧成拙。

  唯有少一些纠正,多一分尊重,才能为彼此创造舒适的关系。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

  改变他人就是为难自己。不要试图去改变或改造对方,那是在作践自己,自讨苦吃,忍受不了,就改变自己。

  当双方的认知和角度不同时,哪怕你竭尽全力去劝服,最终也只会两败俱伤。既然如此,不妨收起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学会善意沟通。

  1. 想说服时,先换位思考。作家白先勇和台湾主持人陈文茜是好朋友。

  白先勇创作青春版《牡丹亭》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但陈文茜对此却评价不高。白先勇发现后,便很少在她面前提及此事,可这丝毫不影响二人关系。

  陈文茜感动地说:“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必去说服谁。”没有人喜欢被强迫接受事物,当你代入对方角度时,便深知这种被强行绑架的爱,到底有多么窒息。

  赠予者虽有慷慨的余地,接受者同样有拒绝的权利。真正的“为你好”,并不是你觉得有多好,而要看对方觉得到底有多好。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施与,只会成为一把诛心的剑。

  2. 想发言时,先倾听对方。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错误共识效应”。指的是,人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投射向他人,并认为别人也会用同样方式进行思考。

  所以当一个人遇到和自己相反的观点时,第一反应便是想驳斥。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非彼方,焉知其所想。与其急吼吼地说“你要改”,不如先听听人家为何这么做。

  聪明的人,不仅懂得何时该说,更懂得何时该听。善于倾听,会让你知晓事实的全貌,也让你获得思考的时间。

  人们之所以爱向沉默的大山倾诉,不过是想释放心情,而非被他人指教。所以,宁做一座善听善思的山,不做自说自话的鸟。

  3. 想教育时,先自我反省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过:“大家都是井底之蛙,区别仅在于井口的大小不同而已。”这便意味着,你我皆是庸人,自然无法高人一等。

  只是认知层次越低的人,便越爱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认知层次高的人,则早就明白一个道理:意识到他人和自己不同,是清醒的觉知。

  意识到自己需要时刻内省,是难得的修养。人唯有学会时常反思,才能变得谦逊宽容、气度平和。

  海纳百川,人容万事。有了此等格局,这世间便再也没有任何人和事能为难到你。成年人社交的潜规则,其实很简单,不过是懂共情、多聆听、常自省。

  要时刻谨记:改变他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是神。很喜欢陈丹青说过的一句话: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所以我从来不敢随便指点别人。

  因为自感无知,所以懂得谦卑,懂得做学生而不是好为人师。人生路漫漫,我们总会听到和自己不同的声音,遇到和自己有别的观点。有时候,你以为别人没摆正位置,可能是因为你本身就站歪了。

  过度纠正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只会暴露你的无知。只有适度地改变自我,才可展现你的智慧,最后成就彼此。就像每只蝴蝶都要靠自己破茧,每个人的路都由自己去走。

  作为旁观者,不妨克制自己拯救他人的欲望,沉默静待其破茧,然后翩翩飞舞向蓝天。做好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幸福

相关文章

  • 角度。

    角度,真的是个很奇妙的词汇。 不同的人,不同方位。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尽相同。说的、做的、结果才都不一样...

  • 角度

    理想如水中月 现实似镜里花 竭尽一生努力 得不到富贵荣华 置身虚幻的精神世界 拒绝世俗的物质繁华 平凡在一本闲书 ...

  • 角度

    周日,天气不好,一会儿细雨霏霏,一会儿阴风吹过。没事就在小区走走,走腻了想爬爬楼梯。 十六七层的楼就在...

  • 角度

    角度 把眼睛放在低处 看什么都是高大的 更何况是两颗童稚的心 在她们透着晨露的目光里 可以看见尘土在跳舞 那欢快的...

  • 角度

    一明演说销售版块十大秘诀角度总结分享: 1.永远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2.走出自己的世界,走进对方的世界; ...

  • 角度

    “说过不让上了还上,你们都没有听见吗?是不是不想干了!”。 如果你在酒店 吃饭时听到有人这样呵斥服务员你会...

  • 角度

    平凡的道路上我们都得学会 利人利己,!换位思考!心善志坚~ 如果做任何事一切都是为了利己 那么你将只会是一盘散沙……

  • 角度

    其实在前面说了许久、只想表达一种角度,一种我们会不自知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来源于我们对环境的感知、...

  • 角度

    要如何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或者说,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能阻止肿瘤恶化呢? 举例。 你出门去商店...

  • 角度

    2018.07.26 编号27 日精进785天 今日感悟: 1坚持做对大家都有利的事,这样的友情才会长久! 2免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角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q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