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430字,阅读需4分钟。
今天,趁着工作间隙翻阅了放在办公桌上的一本书《情商是什么——关于生活智慧的44个故事》。
遇见的书页中的文字一下子映入眼帘“并没有超级能力,只有"超级自律"”。
看到这句话,我有些许感触。
书中这样写着:“在不同领域做出成绩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特征:自律。”
我不禁感叹起来。是啊,自从2020年3月我加入了叙事者写作团队,在各种群里不乏遇见这样自律的人。
首先遇见的是四川宜宾的张道明老师,网名叫“沧浪居士”。那时张老师每天晚上坚持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他说,他要写作后发出去才心安。他自诩为一个坚持写作了十年的草根教师。曾经有段时间我学着张老师的样子,晚上进行写作后再入睡,结果我发现写作后,大脑皮层十分兴奋,反而睡不着。于是我改成了早上起来写作,但是我坚持得不够好。张老师在《教学与管理》《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教育导报》等各种报刊杂志上刊载文章上百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超级自律”,哪有这么超级的能力呢?
有个河北的中学老师叫“张亚凌”,她自己开了一个“心愉悦”写作坊。每天凌晨五点过一点,她就会准时发布“亚凌随笔”,短则百来字,长则上千字,从不间断。同时,她也每天都发朋友圈。经常见她收到什么杂志的样刊了,某篇文章又得到了发表了,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了等等。她真算是一个能够坚持且自律的人。
在中国教育报的读者群里,更有一大批这样勤奋而自律的人。一开始入群那段时间我并不在意,但看到群里组织了几次共读活动,就发现自己与群里的优秀者们差距不是一点点儿。上海教科院的常生龙老师开了公众号“ppl的读与行”,也是每天早上坚持日更一文,从不间断。我只参加过一次常老师组织的共读《未来教师》一书,坚持写了两天的读书笔记,就半途而废,自惭形秽得很。常老师也是一个能够坚持且自律的人。
……
在我现在加入的各种群里,这样“超级自律”“超级能力”的人有一大堆。跟他们相比,我并不算得优秀。我总能看见自己的差距。于是,我总是保持着空杯的心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书中还这样引用了以下几个人物的例子:
畅销书作家严歌苓曾经被问到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如此高产,她说,她当过兵,对自己有一套严格的纪律要求。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几十年如一日,她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写作六小时,隔一天游泳一干米。状态不好的时候,连坐到书桌前都是一种折磨,但她依然坚持﹣﹣熬过最初不舒服的半小时,接下来,行为就顺畅很多。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道,"做出承诺和信守诺言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老戏骨们,不仅演技在线,身材同样在线。剧中扮演沙瑞金书记的张丰毅,尽管已经六十一岁,六块腹肌却从未消失过。他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跑步,下午必去健身房举铁,烟酒不沾。拍戏时常常作息紊乱,张丰毅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坚持运动:"在剧组睡前抽空锻炼,第二天比其他人早起半小时。"
剧中另一位主演、李达康书记扮演者吴刚,接下这个角色时也已经五十五岁。在剧中他走路带风,身轻如燕地攀爬脚手架,还被观众们戏称"大长腿"。吴刚每天坚持跑步五公里和游泳,拍戏间隙立刻去健身房。
对于这些"超级个体",自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们在强大的自我驱动力的推动下,能够持续增值。
无数的事实证明:当你达到了“超级自律”,就一定能获得“超级能力”。当你拥有了“超级能力”,有朝一日就能成为那少数的“超级个体”。
努力,是你终身行走的姿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