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为爱而不是因为用
曾经有人对雪漠老师说,觉得雪师所学的佛道文化太好了,他也想学学。雪师说,你学不好的,因为啥,因为雪师是因为爱,而这位老师是因为用而学。一种是非功利的学,本身就享受过程,享受每个当下,享受实践文化本身,而另一种就是抱着功利心的学,就成了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两种境界,哪种会有真正大的成就,可想而知。
想起很多年前雪师在某年香巴文化论坛会议的演讲,提到敦煌壁画为什么那么能打动人心?雪师说那些画师们作画的时候,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用。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是啊,如果单纯是技艺的精湛,没有融入爱,是不会打动人心的,所以精神核心的东西是艺术的灵魂,如果没有了这个灵魂,徒有表面的模仿模仿的再好,模仿了形,模仿不来神,模仿不出来那活脱脱的灵气,模仿不来气韵的流动,爱是模仿不来的,是心里有,才会有相应的呈现。有爱的生命,流淌出来的爱的呈现,最能打动人心。因为是大爱、大善,所以是大美。
雪师今天早上讲的内容太受益了。专职志愿者们太优秀了,在国外办的书展,他们是非专业的,比人家专业办书展办的还要好,志愿者们特别优秀的素质让人惊叹,跟着雪师学习、做事,他们是那种表面看起来寻常的,一旦做事时,就会发现他们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们没有要表现自我的什么东西,反而能做到最好。他们身上也有种静水流深、厚积薄发、深藏不露的素质。
有一个真相就是,不管是志愿者们还是读者们,“无我”的孩子成长的最快。而有“我”的、想要达成个人的目标的,可能就会伤害集体的共同的目标,而不能做到融入,因为目标的不一致,为了达成个人的某些东西,可能就会抗拒集体的需要,而伤害集体的利益。真正无私、无我、无执、非功利做事的人,成长的很快,因为他们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超越自己,把个人融入一个更大的梦想,没有自己。
无我的人,享受过程本身,没有功利心,所以积极做事而不计较结果。
这帮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的盲区。因为个人太容易固执己见了,就容易活到自身局限的狭隘世界里。比如说,我可能是从自己的视角去考量自己要做到什么。而当我们换一种思路,就是我能帮别人什么,我可以付出哪些行动帮助别人,让别人受益,而不是总是围绕这个“我”。放弃对自我的执着,人才能有大力。许多困难,许多痛苦都不复存在,许多不能坚持的事情也不再有一个不能坚持的理由,不在乎个人得失的时候,心是自在而快乐的,行为也更加积极,也会少了许多多余的情绪。许多繁琐的知难而退的事,因为没有功利心,心态上转变后,就愿意慢慢做了。因为爱而不是用,享受做事本身,享受成长本身。不着急去死,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坚持走路,到达目的地是早晚的事,早一点,晚一点,都会到达。有什么关系呢?享受当下,安住当下。
二、思绪漂流瓶
午间,吃完饭,太阳下走一走,身心放松,时光安静下来。
看一看树的影子,风卷着地上的落叶,放下思虑,抬头看绿叶。路遇骑电车的同事停下来了,闲聊几句。
没有什么地方要奔赴。如果你看不到秋天的落叶、不能感觉到阳光,看不到树,你还要去哪里呢?
身体在走着,你看到了她。累了就歇歇,醒了就走路。生命就是这样走着,你想起了童年灿烂的阳光。为何不放下种种忧虑呢,越是着急忙慌的,走的越远,离无忧就越来越远了。
悲伤啊,欢乐啊,都如同演戏,起起灭灭,无数个念头涌现,就像川流不息的人群。总是不自觉地填满思绪,放空吧,身心放空,像天空那样。
举目四望,变得清醒。脚下的足迹,日日循环,走来走去,不停地追寻天边的云彩,始终绕不开命运的磨盘,为啥不能安住在脚下的土地,大地母亲一直在承载着你的身体,还提供了你心灵的安栖之所。就安心吧,放轻松一点,别往身上背负太多不属于你的累赘。多做做减法,疲惫就消失了,有一天你会真正的活着,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时间就消失了。身处宇宙中的你,就那样静静地待着。没有放不下的名字和身份,没有放不下的记忆。无论放下放不下,都留不住,随它去吧。
为啥你还总是牵挂在心的样子,漂浮若无根的浮萍,岁月的罡风袭来,你也抓不住一个能抓住的东西。不知被甩到天涯哪个角落。可是不管在哪里,她依然陪伴着你,只是许多障碍遮蔽了眼睛,你看不到她。她是谁?只有你问问自己的心,她没有名字。她是另一个你。
三、念头
一个一个念头稍纵即逝,即便没有构成记忆,也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念头构成了生命。许多时候,念头欺骗了自己,就陷入漩涡出不来了。因而产生了欣喜的情绪,喜不自胜,产生了悲伤的情绪,悲伤溢满了心,产生了痛苦,痛苦的无法自拔。可是那个感受欣喜,感受悲伤,感受痛苦的心,一直在那里啊,从未有片刻的远离,看着你玩着追逐念头的游戏,因为她没有身形,所以你看不到她的存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5653/0cc990be57a3367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