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寻你于众人间
“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之智

“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之智

作者: 若水青卿 | 来源:发表于2022-10-20 21:29 被阅读0次

老家那边有句老话,叫做“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以前我从未深想过这是为啥。而现在,我好像终于有一点点明白这句话里的智慧了。

对于小孩子而言,吃,能带来快乐,而打,带来的则是痛苦。记住吃,其实是记住了快乐,内心向往快乐;而不记打,则是将痛苦遗忘,内心里深切地渴望让痛苦远离。

趋吉避凶,趋利避害,亲近快乐而远离痛苦,这似乎是所有人的本能,这种本能甚至就刻在人的基因密码里。

难怪老人们还会常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叫做“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里面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我们不去深究,单就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来讲,这样的做法就是明智的,效果也必定上佳。

这让我不禁想起孩子学练软笔书法的一段经历。

其实娃在书法上的悟性不错,小学时学校硬笔书法抓得紧,就没有在外面报班,虽然娃起步阶段与同班的孩子小有差距,但是娃很快就赶了上来,并走在了前列;后来开始学习软笔,娃也很快就上了手,反正那上手的速度我估摸着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是达不到的。

按照“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话,此时的我作为家长,更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加鼓励让娃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可惜那是理论状态。

虽然我也会不时地夸赞娃的字写得真是不错,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对照字帖指出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差距也是能催人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一来我没有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二来我的话语慢慢变了味儿,越来越多地指责与批评填充其中。结果,前者导致孩子不认可我提出的所谓“问题”,练了多少遍老问题还是存在,很是低效;后者导致练字的过程常常变得很不愉快,我感觉到了焦躁和沮丧,而孩子虽然没有我显露得这般明显,其实内心也定是不愉快的。

终于,在某一天再次的重蹈覆辙后,我爆发了。那次娘俩闹得很不愉快。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不愉快,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就是当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找到娃的书法老师探讨解决之策时,我十分惊讶地发现,娃在课上竟然是嘻嘻哈哈与一起学字的同学东拉西扯话痨一般的状态,由此给了我一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破罐子破摔的错觉。

那一刻,我的心是惊的!

结合老师“他好像有两个笔画一直写不好,因此有点陷入了瓶颈”的说法,我恍然惊觉,原来娃是遇到了总也迈不过去的小关卡,而我那段时间的唠叨指责无异于是让娃在本就存在的困难面前负重前行,压力倍增。

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张牙舞爪的样子对孩子的伤害,于是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的言行,收回自己带刺的钩爪,助力孩子迈过这道难关,而不是用我锋利的指责在这难关之上再筑一堵高墙。

于是那之后,我还是会不时点评一番娃的字,但是我会先大声赞美那些写得很美的字与笔画,然后对那些不甚满意的部分,我会不露声色敛去自己的看法,按捺住心头口中想要点评甚至指责一番的说辞,只简单的一句:这个地方你再对照字帖看看呢?是不是可以更好一些?

如此这般,直到某一天娃一边很是满意地看着自己刚刚写好的一幅春联,一边自顾自地感慨:没想到我的毛笔字最近进步这么大!

直到又有一天,娃对着我刚从手机上找到的一幅春联,不用练习就直接挥毫写就还一笔一划写得端正大气又饱满,娃再次感慨:没想到我可以把毛笔字写得这么好!

两次的“没想到”,我都正巧在旁边。我既听到了,也看到了。看到了娃写的字,也看到了娃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慨时那不可思议又很为自己感到高兴的笑容与眼神。其实娃不知道的是,他这两次“没想到”,彼时就在他身边的我其实也在感慨着我自己的“没想到”:没想到夸赞鼓励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没想到不指责的效果竟然如此神奇!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去年农历年底的事了。

只是,不管当时的感慨有多么深切地发自内心,多夸赞少指责的效果在当时有多么让自己感到震撼,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仍不免将彼时的经验遗忘,重又走上唠叨甚至指责抱怨的老路,尤其是当压力倍增搅扰着我的内心生出更多的焦虑与担忧时,我就会越发卖力地在这条老路上急奔,甚至带上了几分歇斯底里与疯狂。此时的我,早已全然忘记了另一条路上的美丽风景,一门心思认定了唠叨与指正才是一条更快通往终点的近路。我沉浸在这种认定中,执着地用自己满携着负面情绪的言语去不断攻击我眼中看到的那座城池,一次比一次更卖力,一次比一次更疯狂,直至筋疲力尽无计可施,那城池依旧纹丝未动,只留给我无尽的沮丧与无力、无助。

这让我想起儿时在老家听过的一则略有点吓人的小故事:某男子,深夜前往一树林欲偷砍树木回家搭玉米架,待树木砍好将其扛在肩上,便沿着一条锃亮的小路返家,只是走啊走,走啊走,却一直走不到尽头到不得家,直至天明鸡叫,眼前的小路突然消失,那人才终于看清眼前的景象:他竟绕着林中的一座坟头走了半宿,以至于竟走出了一圈清晰的小路。故事的最后,我知道了这种情况被称作“鬼打墙”。

在这个故事里,那男子虽然一直在走,但其实一直都在原地绕圈圈,可说是苦做无用功的典型。

意图用唠叨、指责与抱怨驱使他人做出改进的做法,虽偶有效果,但本质上也是一种无用功,有可能还是一种有害功,毕竟话语有时更伤人,刀子伤的是肉体,而话语,往往伤的是心啊!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小孩子记吃不记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之智,但愿这回能真的长结实了。

相关文章

  • “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之智

    老家那边有句老话,叫做“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以前我从未深想过这是为啥。而现在,我好像终于有一点点明白这句话里的智慧...

  • 迷茫和不迷茫

    迷茫是因为记吃不记打。 不迷茫是因为记吃也记打。

  • 儒语微言2021-01-31

    俗话说,鸡是“记吃不记打”,有的妈妈,对至亲之人却是“记打不记吃”,只记得自己挨打或受到了伤害,甚至记仇,却忘了这...

  • 记吃不记打

    昨天下午馨儿值日,上琴课晚了。老师那里还有一个孩子在上课,我和馨儿在外面等,超过上课时间二十多分钟了,还没下课,从...

  • 记吃不记打

    小的时候,因为调皮,少不得爱我爸的打。85年以前出生孩子,被家长打应该是普遍现象。那个时候,挨老爸打基本都是因为玩...

  • 记吃不记打

    我顶喜欢吃辣,虽然肠胃不太舒服可是每次在辣味面前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办法,不让我吃肉可以,可是不让吃辣实在是...

  • 记吃不记打

    “结尾太仓促。” “这个田字格不够劲。” “开头要有好图镇楼!”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无数次的崩溃瞬间。 闷...

  • 记吃不记打

    老家方言里 如果孩子因为某事受过管教 通常是挨过打 下次这事又重复发生了 会形容这个孩子 记吃不记打

  • 记吃不记打

    十次外出有九次鸡飞狗跳地回来。 我!再!也!不!想!和!他!出!门!了! 体验感极差,算了,我告诉自己,最后一次吧...

  • 记吃不记打

    又是一星期没有回家看老爸老妈了 ,每次总是感叹时间过得飞快。还没有什么感觉呢,转眼又一星期过去了。 与爸妈离得也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孩子记吃不记打”之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sj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