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虑并非一无是处,它是人类发展出来对抗未来未知的一种心理机制,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是能逼着人们未雨绸缪,积极进取,不能懒惰,要对潜在危险和不利局面作出反应和行动。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是人类发展与壮大的一大动力。
2.焦虑情绪对教育的影响是积极正向的还是消极负面的,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是盲目的不理智的屈从于各种直观感受的,焦虑就会逼我们做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举动不能消除,未来的危机,甚至其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抱着科学,谦虚的态度,始终保持冷静,愿意理智分析,不倦思考,我们便会对教育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有空,切实的判断,这时,焦虑很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为我们,正确抉择,提供足够的行动力,
3.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参与者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我们要理智分析原因和表现,剖析一些特定的教育焦虑情境,倡导冷静理智的态度,并试图为一些焦虑情绪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让流行的焦虑情绪化作改善教育行为的动力。
——《人民教育》2022第10期
4.教育阅读是一种职业性阅读,要形成合理的阅读结构。一个合理的阅读规划,要兼顾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有一定的数量,二是有一定的阅读品质,三是有一定的阅读产出。
——刘波《师者之读 自成格调》(中国教育报2022.4.13)
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美素质和涵养。既包括感性的情感成分,也包括理性的思维品质。审美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良好的审美情趣是沟通人文积淀和人文精神的桥梁,其不仅是人文知识的升华,而且有益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的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方面。
——王泉泉、刘霞、莫雷等:《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一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