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响》原文片段
总有人问我:“影响力是否代表着控制他人?”这更像一个道德伦理问题或者哲学问题。很多人尽管发现了影响力的巨大力量,但是在运用它的时候内心感到很矛盾。于是,这便阻碍了他们去自然地发挥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最开始来谈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常会碰到的两种观点是:
①当我试图去影响某人时,我感到自己好像在玩心理游戏——我在有意识地让他人去做我想让他做的事。这让我觉得很不真诚。
②善于影响他人的人是变色龙。他们不断地改变立场,根据想要影响的人以及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表现出性格的不同面。这不仅不自然,而且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
本书中,我们将假定你是出于无私的初衷而使用影响力。然而,能够觉察到什么时候影响变成了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觉察意识能帮助我们不越界,也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确越界了。
因为“好的意图”并不是万能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母亲坚信自己知道什么对儿子最好。于是,她强迫儿子放弃了(比如)对艺术的热爱,去学习工程学。她的儿子可能非常讨厌工程学,甚至终生都沉浸在悔恨当中,认为自己牺牲了梦想,去换取一个安稳的、物质上有保障的平庸人生。
关于影响与控制的讨论,与“我们如何才能影响他人”关系不大,与“我们为什么要影响他人”关系更大些。生活充满了灰色地带——动机和意图不仅在影响力领域是重要的议题,在其他领域来说也同样很重要。
总之,“好的意图”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没有“好的意图”,影响很容易变成控制。
------《深度影响》
作者在开篇内容中阐述了“为什么我没要使用影响力”及“如何区分影响与控制”两个问题,这里有两个常见的疑问:
①“我是不是在玩心理游戏-有意识的让他人去做我想让他做的事”。其实我们接触过的大部分的销售策略的培训,基本上都在引导客户去像我们想要的目的上靠拢,虽然最后也会达成目的,但是可能会有不真诚的感受。
②“善于影响他人的人没有坚定的立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不仅不自然,而且相当耗费自己的精力。
影响力的巨大力量不容小觑,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心理,其实更有利于我们去自然的发挥影响力。所以 ,问题又回到了如何区分影响与控制上,这里作者提到的是“好的意图”,举个例子来说,父母会希望我们能找到例如学校、银行这样“稳定”企业的工作,如果可以,他们也乐意去安排这样的工作,可能不适用所有人,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意图”呢?
但是“好的意图”并不是万能的,好与坏之前存在非常多的灰色地带,出于各方面类似于情感的考量,就更难区分是否为“好的意图”。
总体来说,假定是出于无私的初衷使用影响力,“好的意图”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初衷是好的,那便可以使用积极的影响力。
关于如何在使用影响力的同时,把握合适尺度,以防影响变成控制的问题上,我更愿意认为“好的意图”是否遵循被影响者的初心。
我作为一个未参与考研的选手,未接触过任何考研类的培训,但是我的一个朋友为此苦恼了很久,当她电话过来询问我的想法时,我很困惑,毕竟我没有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也无法给出专业的见解。
但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她已经咨询了很多直系学长学姐,相关老师以及意向学校的学长的想法,很明显我的意见其实并不重要,那对她来说,其实无非是来寻找我的支持,她的内心已经有确定的意向学校H大,但是H大录取分数高,人数少,专业见解是选择其他学校,但她听了无数想法后仍然在纠结,最后决定听从我的意见时,我其实是担忧的,担心会影响她的人生。
但当我重新审视我的初心时,其实我并没有给她任何建议,我只是在挖掘她内心的真正想法,并一直支持她鼓励她。
最后,关于销售策略向来有很多争议,我听过最好的见解是桑德拉销售体系的理念,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去了解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