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的说法,恐惧的原因分为:
恐惧事物本身
恐惧失去此事物背后的价值
恐惧失去此事物后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这种局面
就像写东西这件事。
1.有可能我天生就语言天赋不高,我害怕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事物本身”。
2.可是如果我平时勾搭小姑娘能口吐莲花,课堂作文都能优哉游哉地讨老师欢喜,可是一叫我去《罗辑思维》的罗胖跟前写一篇文章,我就吓得眼冒金星,双腿发软,屁滚尿流,憋屎一般也憋不出了屁字来的话,那就是属于“恐惧失去此事物背后的价值”——我害怕面对这个资深媒体人可能的否定,于是我就吓尿了。
3.最后一层也是最深的根源一层就是,我害怕一旦遭遇否定,我无力承受这样的事实。
“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书里面说的倒是如此这般的官腔,其实说白了就是——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到最后,我真的迎来了罗胖的否定,那有如何!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再说肯定否定都至少是一种表态,说明我那时已经在这位偶像大叔的眼皮底下存在,也算是一种能耐)
我说,面对恐惧,做了再说。
很多时候,恐惧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本能反应。就像你在一片绝对黑暗的境地中,你的想象力便会调动你的所有已知恐怖事件进行放大无序再组合,最终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它虎视眈眈地看着你——至此,你不敢前进一步,也不敢后退一步,困兽一般杵在原地。
没有出社会之前,你怕外面风大雨大,自己没有准备好。于是准备考研,可是想要考研却又害怕如果自己最后考不上,既没有工作又浪费了时间精力,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纠结来纠结去,傻愣在原地,哪儿也去不了。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河里的水是深是浅,是要自己走过了才知道的。而有时候,故事里的觉得水很浅的大象和觉得水很深会淹死同伴的小松鼠并不是别人,而是来自于自己对于恐惧的幻想。
当然啦,尝试之前还是要严格遵循书里面讲到的克服恐惧的方法——做最坏的打算,不要淹死便好。
现在动不动地就鼓励别人”无论什么事情,想想会不会死啊,不会死就去做啊。“或者说什么”做什么事情都当做是最后一次那般全力以赴“啊。
虽然这样向死而生的活法我并不赞成,倾尽全力地过好每一天听起来理想又热血,实际上实行起来太损害身心,长此以往容易油尽灯枯,精尽人亡。疲惫不堪还不容易得好果子,所以平日里该努力的时候定当还是要努力,寻常别时还是悠着点的好。但是在需要下决定之时长久纠结恐慌,便可试试这所谓的”触底反弹“方法,说不定真是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
话说,恐惧本身也不是什么新奇事。青天白日之下,稀松平常的很。而真正勇敢的人并不是毫不无惧,而是怕极了吓尿了,却还硬着头皮猛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