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期之前答应写一篇关于帮助孩子抵抗“假期综合征”的文章。毕竟比较应景。
我素材都找好了:例如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逐渐加大复习和预习的体量,等等。
结果我把这些素材都扔了。电子档的删除,打印档的吐瓜子壳吐骨头。
因为我一直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观——凡是家长做不到,或者内心不想做的,就不要强迫孩子做。
例如,你如果自己都不肯看书,就不要抱怨孩子不爱看书;你自己不按时睡觉,就不要责怪孩子晚上不肯上床。
上梁要正,下梁才能不歪。抵抗假期综合征也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我内心也不想上班。
想想甲方就要开始催货了,供应商就要开始询问细节了,几档节目都要开始邀请嘉宾了,手里的一卡车公众号都要恢复正常更新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他妈的。
我堂堂一个以宽容和理性著称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人家一个胡子都没长的未成年有些情绪也很正常。
各位试图让孩子“收骨头”的家长,我倒是鼓足勇气问一问,你自己的骨头收回来了吗?你自己能够精神百倍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工作吗?你能发自内心地说“我爱工作,工作使我进步”吗?
不能很正常,能才是奇葩。
2
我觉得思考问题要反向。例如,我是怎么在没有指导、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度过假期综合征的?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他妈,因为她也天天嚷嚷着还是放假好。
她两眼一瞪:“这不是上着上着就好了么?”
你看,我们治愈假期综合征的方法,其实就是硬着头皮一肚子不情愿地去上班,第一天心里不甘,第二天心里不甘,第三天还有一点不甘,第四天还有一点点不甘,第五天就安从天命了。
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状态上的转变。
需要特别的调试么?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把自己放置到某一个环境中,本身就是最好的调试。
小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觉得自家孩子需要“收骨头”,一天到晚想着玩,一点学习状态都没有,需要好好教训一下——其实也不用过于紧张。等到开学,他进入到了学校的环境,自然就会顺利过渡到学习的状态。哪怕自我调试能力再差,一个星期也足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进学校者学习。他哪怕想维持在假期状态,也会因为假期话题的消失、日程的重新排布、身边人恢复正常的节奏,不得不终结假期综合征。
对绝大多数的假期综合征来说,无为而治,就可以。
3
现在不少微信公众号都在推送什么《如何杜绝假期综合征》。得了吧,大多数都是去年的老稿子,一看就是假期前准备好的。可见作者自己都没有克服假期综合征。
这毛病怎么来的?就是放假来的。放假开心不开心?开心。至少比上班读书要开心。
从一件开心的事过渡到不那么开心的事,觉得不开心不是很正常嘛。
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解决不开心,而是让自己接受这种不开心。
比如说,对我来说,如果不接受,就没工钱,没工钱就吃不饱饭;对孩子来说,如果不接受,就会被老师批评被女生嫌弃被同学翻白眼,后果多严重啊,所以必须咬着牙,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中去。
只要很短的时间,我们就会从对春节假期的怀念,过渡到对日常双休的期盼上。
别紧张。再严重的症状,也会让步于日常生活的磨炼。
一个背景声
“然后等五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