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7期“思”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喜欢喝茶,大概是缘于父亲。
父亲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喜欢喝茶,并不讲究茶的品种,大部分时候喝的就是自己茶山上采摘的绿茶,有时候给他买来西湖龙井、径山茶,也喝,喝不出差别来。他喝茶放很多茶叶,泡得很浓,有的时候都接近苦涩了。给他买了一个保温杯,泡茶的时候大半个杯底都是茶叶。
父亲喝茶的习惯是打我记事以来就有的,还是他开手扶拖拉机的时候,隔壁村的砖瓦厂需要运泥到制作间做制砖的原材料。这是件很辛苦的工作,一座小土山,首先要把泥块挖下来,然后铲到车上去,刚开始还好,能直接把泥块挖到拖拉机的车斗里面,父亲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小土山低下去了,不能直接把黏土挖到车斗里面了,工作量就大起来了,母亲也跟着去帮忙了,我也去上了好多天工。因为厂里一天用土的量基本是固定的,四五辆拖拉机基本都是连轴转的,你多拉一车,我就得少拉一车了,大家都争分夺秒,90年代初的农村赚钱的地方少。父母换手的时候我也得帮忙,把黏土挖到畚箕里面,上车的活只有父亲一个人干,母亲还能搭把手,我是怎么都没有办法把一畚箕黏土拎到车斗上去。
只有一个搪瓷杯,泡着很浓的茶,父母就喝这个解渴,我喝不惯,太苦了,宁可去厂里备着的白开水的。那铁质的搪瓷杯,通体乳白,印了个工农兵的头像在上面,还有几个字的,但是忘却了,想来不外乎“劳动最光荣”一类的口号吧。杯口好多处油漆掉了,像豁开一个个口子样,露出黑色的底。杯子里面也是乳白色的,积了很多茶垢,颜色不再鲜明,好几次想去洗一洗,父亲都不让,说那样泡白开水都有茶的味道。
工作了,也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和父亲一样,都喜欢喝浓茶,对茶也不讲究,有就好。
许是工作相对比较清闲吧,喜欢提早一点到单位,烧好开水,泡上一杯茶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杯子忘记是哪一届学生送的,收到的杯子很多,习惯了一直用着这一个,应该是陶瓷的吧,最普通的款式,单耳,描了一些天青色在上面,随意的散落,说是山水也像,说是云朵也可以,杯口算是一圈金色吧,添了一点亮色,敞口的,没有盖子。茶叶放进去,开水泡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茶叶在水中上下浮沉,展开、沉落。也有一些茶垢,不多,洗得还比较勤快,不喜欢茶垢的颜色。
不懂茶,有同事告诉我红茶和绿茶的区别,我一直没有概念,就知道颜色上有差别,在杭州,最多的就是绿茶,名字叫龙井的茶喝了不少,真正的明前龙井是没有机会品尝过,不过在我也没有多大区别。虽然是本地人,其实也不会分辨,而且老家采茶的时候,很多都是杭州的商家去当地茶山上收的,据说是要拿到杭州这边来炒,是不是当龙井去卖就不知道了。老家那边最出名的就是千岛银针了,也没有尝过,反而是在电视上看到才知道有这么一款名茶,泡在玻璃杯中特别好看。
父亲六十多了,还在打着零工,在城市里,这个年纪已经退休了,开始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了。杭州是去年还是前年全面清理农用拖拉机的,不能再开车运东西,只能开始卖苦力,别的也不会。不知道怎么和他说,我也没有能力帮上什么,因为弟弟还没有结婚,他们老两口还想着帮衬一下。这样的状况好像也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他那一帮差不多年纪的人,好像都是这个状态。母亲常和我说,幸亏当年狠心,让我干了那么多活,知道务农辛苦,才会发狠读书。我也很清楚,但是限于天资吧,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学生,走出了农门,过好了自己的生活,连帮衬都很难尽到多大的力量。
也四十岁了,有的时候和父亲坐在一起喝点茶,聊点天,也劝过。父亲说,还干得动,就做点呗,子女债子女债,哪里是说说的啊。真做不动了,也就算了。似乎那一辈人都是这种想法,不像现在的人这么潇洒。茶很浓,也有一点苦,还是得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