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梁鸿的《梁庄十年》,这是梁鸿作为文学家,以一个切身体验者所经历的乡村变迁。
她笔下的乡村是典型的北方乡村。这种切实的附近性让我感受到某种确定的熟悉感。那些在他笔下逐渐消失的坑塘、河道、原野、人类,在我的记忆中都有一个个确定的名字。
她用最朴实的每个真实的乡村口吻来讲诉那些发生在每个真实个体身上的故事。
可以看到,作为乡村的一员,我们能看到所有的共性,甚至每个人的出发点我也能充分共情。
乡村被放到了一个落后的需要被改造的位置上。
那些乡村的劳动力成为用后即弃的典型,城市并不承担这样一个个底层建设者的养老,但却享受了这一批批的年轻血液。到老了,这些人只能回到那些乡村,那些变了面目的乡村。
那些和我一般的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需要花费所有的力气,,才能买得起一套小房子,那些对于本地人来说,生来就有的东西。
那些关于学历、关于自我承受的故事、关于在外的传说、关于回家的梦想。
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少的苦难,这似乎是个伪命题。
看的故事越多,会慢慢发现,不要设限才是人生永恒的主旋律,因为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也不会知道,还有多少苦在等着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