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人,就该修养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安静下来,不再理会外界的一切闲人琐事,以求在平淡的生活中,安稳到老。
只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由于人性当中存在“多管闲事”的特点,所以再怎么有修养的人,都会被一些是非矛盾,弄得一团糟。
年少之时比较冲动,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中年之时压力比较大,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也是可以体谅的。只是到了晚年,为什么还有人会被是非矛盾所影响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老了,就出现了“倚老卖老”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家中有地位的长辈,你们都要听我的,所以得罪儿孙,甚至被家人抛弃的老人,那是数不胜数的。
人老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安度余生呢?也许,避免招惹这些闲人祸事,才是人到晚年最大的智慧。
一、儿孙之事儿,少管。
有道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为什么我们需要为他们做牛做马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放不下,永远把“家长式管理”放在首位。
这种“家长式管理”,有好也有坏。对于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我们大包大揽,这是没有问题的。至少,让孩子平安成长,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而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来说,上了年纪的父母,就不该有“家长式管理”的想法了。要知道,孩子已经成长了,他们也不希望别人来多管闲事,父母就应该让他们振翅高飞。
有太多的父母,就是因为观念转不过来,永远认为自己付出了,孩子就能体谅父母的不易。这,其实是错误的。
在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体谅你的不易,包括你的儿孙。如此,凡事差不多就好,就不要管太多了。
二、对于老伴,不要计较太多。
在你看来,人老了,到底是老伴比较亲呢,还是儿女比较亲呢?
从血缘关系来说,那肯定是儿女比较亲。而从现实的情况来说,那肯定是老伴跟我们比较亲。所谓“年少夫妻老来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跟爱人结婚,目的不是为了那一刻的欲望,而是为了将来,双方可以携手踏进婚姻的殿堂,相互扶持,白头到老,不至于人到晚年还孤零零的。
对于老伴,每个人的态度都不一样。有些人讨厌老伴,觉得相处得太久了,有点感觉到腻了。而有些人对老伴毫无感情,只认为凑合着过日子就好。
老伴,陪伴了我们几十年,那我们就不要有讨厌的想法了。最好的相处方式,理应是别管老伴太多,也不要计较他的缺点,多些包容和体谅,才能让夫妻关系和睦。
说得浪漫一点,在日落黄昏的时候,还有爱人陪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三、亲戚之事儿,就不要掺和了。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一个人,穷到了极致,那他就算身处于闹市,离亲戚家很近,别人也不会来拜访他。反之,一个人特别有钱,那他就算身处于大山深处,也会有人来阿谀奉承。
有些亲戚,过分势利眼了,如果我们以真心与之交往,就很容易吃大亏。而有些亲戚,心怀善意,也对我们特别好,那我们就该还之以真心。
有一位名人说过,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而你对我不好,那我们就不必来往了。
亲戚,由于跟我们有一定的血缘羁绊,同时跟我们的关系一般,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羡慕嫉妒恨”,甚至“见不得人好”的心理。
对此,我们就不该掉以轻心,认为自己做什么,对方都能欣然接受。要知道,闲事莫管,闲人莫理,做好自己的本分,安心过日子,那就足够了。
写到最后
为什么很多老人都活得不够幸福?不是因为他们没钱,而是因为他们管太多,总把自己的那一套,加诸在别人的身上。
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儿。别人做什么,也是别人的选择。为什么我们非要多管闲事呢?
为人处世最大的忌讳,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践踏了别人的底线,让别人觉得你有控制他的想法。这个时候,争执和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就是这个道理。做人谨守本分,才是晚年的生存之道。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