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伴随人类文明而起源,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改变着世界格局。货币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繁荣与衰败、战争与和平、生存与死亡的蜿蜒曲折的一浪推一浪的人类历史故事。本文从货币入手,分析金融和贸易,力图简要梳理一下货币、金融与贸易相关的基本常识与逻辑。
钱即货币
1 货币
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经济文化及其运行秩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疑惑。
1.1 货币的来历
货币是商品流通中产生的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据说,世上最早的货币是公元前三千多年刻有楔形文字的古巴比伦泥版,最早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1400年佛罗伦萨的一家银行获得了整座城邦,欧洲文明崛起。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海贝货币;但国内货币文化起源较晚,在明代中叶(1500年前后)开始出现类似银行的钱庄,清朝叫票号,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后开始叫银行。
文明与货币文明与货币陈志武教授曾这样描述货币:“货币化是市场化深化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同时,货币化的发展也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央视大型记录片《货币》用“有价星球”、 “从哪里来”、 “黄金命运”、 “银行历程”、 “权力之争”、 “通胀之殇”、 “三条红线”、 “汇率之路”、 “超越国界”和“未来多远”10集讲述了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崛起,货币的灾难和货币的未来。
这里,首先阐述一下货币的本质及其特性。
1.2 什么是货币
确实,货币对于人们既熟悉更陌生。这么多年来,人们就货币的认识和概念都还存在着大量的差异,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着大象不同的部位得出不同大象的概念,经济学上五花八门的货币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迁而不断出现。那么,货币到底是什么呢?
以前教科书告诉我们“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又说“货币天生不是金银,金银天生是货币”。总体上,经济学上对货币的认识三种派别,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三是货币契约论。
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所谓“金银天生是货币”,强调货币具有的实质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货币名目论则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不需要价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本位制逐步崩溃,人们逐步更加相信货币名目论。
实际上,当市场和货币稳定,人们接受法币,货币名目论流行;当市场和币值不稳定,人们更期望贵金属货币,经济学倾向货币金属论。
契约论是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其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即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所谓:“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其实,货币契约本质,在那块楔形文字泥版上就体现出来了,其实那块泥版既是货币,也是交易记录,还是生意契约。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货币具有四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价值尺度(经济学里叫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储藏价值(储藏手段,财富象征)、延期支付(债务清偿支付手段)。
因为货币本身被人们赋予独立、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期望,因此人们总希望货币要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防复制、防伪造、质量均匀、久藏不坏、价值稳定等方便使用的特性。
但金银还是有质量、成色等物理性质,并非完全那么方便理想,所谓“货币天生不是金银”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金银货币逐步被法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替代的一个重要逻辑,电子货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当然人类还在继续寻找理想的货币载体。
不同货币相同本质货币对于人们犹如水、空气和阳光,因此人们给货币赋予了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意义。
从发行者来看,货币可分为法定货币(法币、公钱)、私营货币(私币、私钱)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区币),前者由政府发行,后两者由非政府机构发行,能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流通的货币则被称为世界货币。
从载体来看,货币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一般指数字货币,如比特币、QQ币等。真实货币指实物实物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实物实物货币包括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等,金属货币包括金、银、铜、铁、锡等。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进行交易的货币。有实物支持的货币也称为商品货币,如黄金货币、白银货币、币值与黄金挂钩的法币等。
从存在形式来看,现代社会的货币包括纸币(法币)、硬币(辅币)、活期存款(存款货币)、定期存款(储蓄货币)、准货币(如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货币替代物(如信用卡、储蓄卡、电子货币等)。
从本位来看,货币有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金银同时为货币单位基础)、信用本位(不兑现本位)和纸币本位(自由本位)
从执政来看,货币是政权的组成要素之一,货币的本质就是主权信用。纵观历史,新货币往往伴随新文明、新政体诞生而出现,甚至一些山大王都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旧政权的衰败垮台伴随着其货币的失效。
从民法上看,货币是种类物,是物权的客体,货币本身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可分割;货币也是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社会财富被量化为货币金额。
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货币是一种文明符号和组成要素,代表一种文明或政体的形象和影响。与国外比,我国的货币文化处于发展中,所谓“谈钱伤感情”。
综上,货币是个体与市场(社会)之间权利交换的契约,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此,货币的活动对商品及交易、金融和经济、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金融
货币资金跨时空融通
2.1 什么是金融
绕着货币的社会经济活动被称作金融。金融(FINANCE),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
对于金融的定义,表述林林总总,重点各不相同,学术界尚无一致认识,根据其视角和侧重点,大致可分为“资金融通论”、“金融资源论”、“金融产业论”、“金融工具论”、“金融媒介论”和“信用交易论”等几种类型。
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的学科,而现代的金融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
从货币的作用来看,金融活动包括四大类:
1)货币的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
2)货币各种存款的吸收和提取;
3)货币各项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4)货币与资产相关经营管理活动,如财银行会计、出纳、转帐、结算、保险、投资、信托、租赁、汇兑、贴现、抵押、证券买卖以及国际间的贸易和非贸易的结算、黄金白银买卖、输出、输入等。
2.2 金融的作用
金融活动包含金融对象(货币、金融资产等)、金融方式(借贷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管理调控机制等五个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金融活动的主体。
金融机构通常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巨大经济系统。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按照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的研究金融体系具有清算支付、融通资金、跨时空转移、风险管理、信息提供和解决激励问题六大基本功能。
①清算和支付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商品、劳务和资产交易的清算支付手段;
②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大规模的无法分割的投资项目;
③资金跨时空转移功能: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即金融体系提供了促使经济资源跨时间、地域和产业转移的方法和机制;
④风险管理功能:即金融体系提供了应付不测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及途径;
⑤信息提供功能:即金融体系通过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非集中化决策;
⑥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解决了在金融交易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及委托代理行为中的激励问题。
综上所述,金融具有以下作用:
1)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2)金融交易是一种能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
3)金融实现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
4)金融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
5)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货币的本质和作用,决定了金融的内容和职能。正是由于金融具有的这些职能和特点,金融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广泛深入。
一些基本问题和日常业务,经常考验着金融体系的能力,而如何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则是衡量金融体系能力两个基本因素。这些基本问题和日常业务与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并形成货币、金融、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各方面的工具。
2.3 货币供应
货币广义上包括M0、M1、M2、M3,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即流通中的现金;M1,即M0+企业活期存款,属于狭义货币,体现现实购买力;M2,即M1+准货币,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M3,即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经济学上的货币通常指M2。
掌握了货币的发行权,就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货币发行权的当局可以通过发行量来影响社会经济,因此货币发行量经常作为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银作为流通货币时,货币的价值由其自身价值决定,因此货币量是有限的;采用金本位制度时,货币供应量也受到黄金储备量的约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纸币与黄金脱钩,成为自身没有价值的主权货币,纸币就成了单纯的货币符号,使这得世界货币、金融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和不确定,世界金融经济格局波光诡谲。
几十年来,全球货币供应量,呈数十倍的增长。从某种逻辑上看,可以认为随意印刷出来的每一元纸币,都是对家庭、大众以及公司所存储的收入的剥夺,而当局获得了相应的收入。
纸币供应量与其购买力成反比纸币的价值纯粹由供应量和需求量决定,发行量越大,购买力越低。总体上,全球经济常处于通胀状态。
2.4 货币利息
利息,货币存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报酬,利息是货币跨时间交易的一种产物。
利息有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发生的利息等多种形式,是货币持有者 (债权人) 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 (债务人) 获得的报酬。
货币利息利息综合反映了货币跨时间交易风险、通胀和经济的扩张预期。利息对消费、存款和投资等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同时对汇率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利息也是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基本工具之一。一般地,基础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都是央行货币政策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重要因素。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利率影响着世界货币汇率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衰退,美联储利用美元的利率变化服务于美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上“薅羊毛”。
2.5 货币汇率
汇率,即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是货币跨空间交易的一种产物,是解决不同货币区不同货币之间融通的一个工具。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
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能促进出口而抑制进口;相反,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同样汇率对物价和国际资本等都有直接影响。
由于货币和金融体系与文明、国家和政体密切相关,汇率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汇率有可能被操控,服务于某个国家或利益集团需要。
一战后,德、奥等国货币大贬值,各国货币间固定汇率基础遭到破坏,国际金融经济混乱。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35美元与一盎司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依一定比例与美元挂钩,此举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1971年,因美元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尼克松政府宣告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货币进入符号时代,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但并未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2.6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又称为资金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融通,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市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 按交易对象,可分为本币市场 (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
(2)按交易工具,可分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保险市场等。
(3)按融资期限,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短期金融市场亦叫货币市场,包括票据贴现市场、短期存贷款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市场等;长期金融市场亦称资本市场,包括长期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
(4)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由国内金融机构组成,办理各种货币、证券及作用业务活动;它又分为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或者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其经营内容包括资金借贷、外汇买卖、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
在国际上,无论哪种市场或机构,受美元和一些国家特别美国的影响都比较大,如IMF、世行以及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或石油市场等,其政策或规则往往趋向这些国家的利益。正如基辛格说的:“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美元和美国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市场或机构中,有个最基础市场工具被称为SWIFT。
SWIFT系统SWIFT,即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通过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主要提供通信服务,专为其成员金融机构传送同汇兑有关的各种信息。成员行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将其转送到相应的资金调拨系统或清算系统内,再由后者进行各种必要的资金转账处理。
SWIFT总部位于比利时,属于国际银行间跨境汇兑市场上独特的垄断机构,尽管比利时中立,但SWIFT一直受美国控制。因此,这一系统就经常被用来解决各种政治问题,以及向一些国家施压。
当年美国正是利用该协会封锁了对古巴和伊朗的金融交易;911事件后,美国情报部门借追踪恐怖分子们的金融转账路径直接进入了SWIFT系统信息网络;2012年,伊朗因实施核计划遭受制裁而被踢出SWIFT系统;朝鲜也因类似原因而被踢出SWIFT系统。
整体而言,这些被踢出SWIFT系统的国家就很难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任何结算和交易了。
去美元化成为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如德国外长提出建立独立的新国际支付系统的建议,一些国家考虑用本币进行结算。
3 贸易
3.1 什么是贸易
贸易,指买卖交易的总称,通常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贸易是发生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国与国等主体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买卖交换活动。
贸易贸易是人类比较复杂的一种活动,涉及到贸易的条件、方式、内容、结算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类型的贸易。
从范围来看,有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
从运输方式看,有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贸易。
从贸易过程参与的主体数量来看,有直接贸易与和间接贸易、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
从清偿方式来看,有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从进口与出口关系来看,有单边进口、单边出口和对等贸易。
从内容来看,包括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基础上形成的。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如美、德、日、英、法等,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中国已逐步发展成为贸易大国。
3.2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贸易标的从实在延伸到虚拟,市场从有形拓展到无形,不断丰富和进步。万变不离其宗,贸易的核心是交换。
有形贸易,指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是由于商品是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故商品的进出口被称为有形进出口,有形贸易属于传统贸易理论范畴。
无形贸易,指除有形商品外的劳务、技术、金融、信息、知识,以及保险、旅游、留学、访问、交流等内容的贸易活动。无形贸易不是因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又称无形交易、无形进出口。
无形贸易收支,也称非贸易收支,包括:一是伴随着商品和人的国际间移动而发生的劳务收支项目,如货物运费、保险费、客运费、旅游费、留学费、访问费等;二是由资本的国际间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项目,如利润、利息、红利、租金等;三是如驻外机构经费、侨民汇款、专利费等其他收支项目。
属于这些项目的支出构成无形进口,属于这些项目的收入构成无形出口。
有形贸易的收支和无形贸易的收支构成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主要部分。
3.3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主张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度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有许多优势: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自由贸易可扩大真实国民收入,进口商品廉价,开支减少,从而增加国民财富;自由贸易可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当然,无条件的自由贸易损害国家利益。
(2)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就是为贸易加入某种成本,令货品的价格上升,减少或限制贸易进出口。
两国或多个国家之间重复地施行重大贸易壁垒恶意对付其他国家,目的在于打击对方产业而导致的纷争被称为贸易战。
一般认为,贸易壁垒会减低经济的效率;但贸易壁垒对本国经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即使一些赞成自由贸易的国家,也会补贴部份国内基础工业或农业,例如钢铁、稻米等。
(3)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一种基本类型,与贸易自由化对应。“奖出限入”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特征。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由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优惠或津贴,奖励出口。
贸易保护主要措施:在进口方面,国家采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如进口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制、外汇管制等,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竞争;在出口方面,给予现金补贴和各种财政上的优惠,以鼓励商品出口。
(4)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分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三种情况。
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贸易赤字”、 “贸易盈余”。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
贸易顺差的优点:使得本国处于贸易的有利地位,外汇储备增加,国际支付能力增强。
贸易顺差的缺点: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还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本币有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使产业对外依存度增加;贸易顺差也会带来很多贸易争端。
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贸易黑字。
贸易逆差优点:逆差能减少本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
贸易逆差缺点:导致外汇储备减少,对外债务增加,商品竞争力削弱,在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致使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外流。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贸易平衡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当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
从我国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4 货币战、贸易战与世界经济格局
4.1 货币战
货币战是一种金融战。货币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数量和价值,货币的发行、投放和回笼权力都掌握国家或金融集团手里,它们能决定或影响货币发行多少、流通多少、流通方向和价值比率,从而引起货币流通及价值的朝着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他方的方向波动或事件,这个逻辑很简单,类似于股市的庄家对成交量和股价的操纵一样。
货币战就是国家或集团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在货币领域展开的斗争。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属于典型的货币战。当年,以美国索罗斯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商首先发动了攻击泰铢的货币战。货币战通过买进美元、抛售泰铢导致泰铢大幅度贬值,最大单日跌幅达17%,泰铢的巨大跌幅让索罗斯获得了巨大胜利;随后,南亚和东亚几个国家也受到货币战的攻击,金融崩溃,而索罗斯却赚得钵满盆满。
1997 亚洲金融风暴与索罗斯金融风暴后,亚洲“四小虎”和“四小龙”经济一蹶不振,一些国家社会也处于不稳定状态,至今尚未恢复元气。索罗斯基一生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金本位制崩溃,西方主要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措施,让对方外汇储备贬值,实行外汇倾销,以争夺世界市场,由此展开了货币战。 “英镑集团”、“美元集团”、“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先后出现,就是货币战争的表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的中心,货币战主要表现为美国加紧对金融领域和世界市场的控制与其他国家反控制的斗争。
货币战争实际上,从英格兰银行成立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有金融集团的身影,他们通过煽动社会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货币的流向与分配,甚至通过控制经济命脉而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些,在《货币战争》一书有更多的描述。
4.2 金融战
金融战的范围和内容比货币战要多,金融战可以发生在金融各个领域市场上,如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能源市场以及其他的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例如,黄金现货市场不时会出现一些几十亿美元的巨量大单,价格瞬间浮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这叫巨量资金砸盘,巨量资金砸盘常扭转行情趋势。
金融市场巨幅波动金融战,按照金融术语,是指利用货币资金、融通手段在军事或非军事领域进行和实施的战争、战略、战术及战役,争取利于本国或本集团的利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战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军队的胜败得失,还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强弱兴衰!
除了《货币战》一书,金融专家乔良对金融战也有深刻的阐述,他从现象、逻辑、集团、国家等角度论述了当今世界爆发金融战的必然性,他指出《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日本金融战败》、《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帝国金钱游戏》等几本书描述了货币战的背后逻辑。
其实,这几年美国打压俄罗斯的手段,与《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中描述的策略如出一辙:第一是迫使对方开支庞大的军费,如美国在叙利亚、乌克兰、萨德部署等措施。第二是在打击卢布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压低国际石油价格,石油价格从2008年最高近150美元跌倒2016年最低近25美元,企图以此压垮俄罗斯。第三是不择手段地促使整个西方向俄罗斯进行资金、技术和投资的封锁,使它获得不了发展的血液。
1991年12月,苏联的国旗降下来,一个庞大的国家就这样衰亡了。据说,当时美国中情局局长披露,美国仅仅花费了40亿美元就把苏联打垮台了。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开始的漫长的上升升腾又向下跌落的过程,当时日元升值升的如此猛烈,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日本经济大萧条整整十年。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繁荣了整整十年,使得美国成为世界金融经济的主导。
4.3 贸易战
贸易战,是指一些国家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一般来说,贸易战主要武器是相互提高关税税率,表面上可以看成"关税战"。
当前,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正在上演。美国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发生了贸易战。
美国发动贸易战由于美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规模巨大,所以中美贸易战尤其引人注目。中美第一次500亿美元的贸易战役已经打响,第二次2000亿美元的的贸易战役已经启动。为什么中美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贸易战?
有专家分析,这与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并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同时与中美贸易关系历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的状态相关。
中国“入世”前,美国一年一度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审议,就拿与贸易无关的人权等问题对中国进行指责。
中国“入世”后,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不减反增,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中美贸易中中国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成了美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这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
事实上,美国增加关税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部分产品,包括化学品、纺织品、食品、服饰及手袋、电子产品、金属制品和汽配产品等,遏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意图十分明显。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更加尖锐和复杂多变。今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新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
4.4 世界经济格局
从货币体系上看,当前仍是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美国一方面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另一方面通过资本顺差回流美元,并形成资本优势进一步影响世界,这是美国作为独霸天下的逻辑。
一旦出现差额或者影响到本国经济,影响到美元的发行,美国就会采用相应的政策手段进行保护,确保美元霸权。如今,美国在贸易逆差上发起摩擦,势必引起世界各国经济产生更大的波动,导致各国反击。
美元霸权因此,当今世界面临美国独大、新兴国家崛起、经济全球化以及发展与发展中、西方民主与世界文化多样性、控制与反控制的多种矛盾涌动的复杂格局,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在所难免。
从贸易上来看:
一是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
二是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
三是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
四是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
五是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
从政治上来看:
一是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凭借自己的优势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
二是一些国家奉行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标准主义;
三是一些国家利益集团在利益驱使下对贸易政策的影响;
四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五是一些国家的政客往往是某种利益的代言人,必然因为利益驱动而与他国发生贸易摩擦。
美国采用了外交、经济、科技和军事多种手段来确保美国优先和美元霸权,在金融和贸易市场上,推行以美元进行交易结算。
一方面,美国凭借控制下的国家货币金融和市场体系,确保用美元进行交易结算,若有违反,美国可以动用市场系统和SWIFT系统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进行资产、交易和结算的冻结;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外交军事控制一些经济地域,如石油产区,当初萨达姆想用欧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结果被灭了;
第三方面,美国必须经济体总体实力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一旦受到威胁,必然进行遏制,这也是美国与日本、欧盟和中国等大型经济体发生摩擦的背后原因。
2018.9.20 于申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