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264天早安问候。
有一句话说:伴侣之间,其他方面都可以互补,但生命能量最好要持平。假如其中一个野心勃勃渴望实现、燃烧起来不知疲倦的样子,而另一个对于追逐、获取毫无兴致,甚至怀着一颗冷却之心那么,这种男女组合,很多时候特别容易以一种互相瓦解的悲剧收场。
这句话可以这样解释:
就是说,关系的本质是欲望的结合。假设双方需求的东西不一样,达到满足的标准不一样,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和谐早晚都会暴露。
如今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变化,男女情感模式,在性别上有一些调转——比如,我们在生活中,或在荧幕上,都能够看到越来越多欲望蓬勃的女性形象和萎缩而暗淡的男性群体。
男性的驱力往往更多地来自外部,来自他们与生俱来的所谓责任与使命,来自社会的预期,家庭的期待。许多外力的参与帮助塑造一个男孩到男人。他们也相对容易获得家庭内部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持,按部就班地完成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主流之事。把这条道路没有悬念地走完,几乎就是大多数传统男性能到达的力量巅峰。
而有相当一部分男性,走到这一步,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明显收缩了,会顺理成章地,把长期以来的思维惰性带入到婚姻关系的经营中。他们不需要经营,甚至连觉察情绪的感官系统也退行了。周围的男性同胞在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足够,这一切理所当然。
而相比之下,女性的成长往往更为幽深曲折,且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女性的驱力更多来自内部,来自与外界的对抗过程中一系列的自我发现与觉察。这种觉察不管它彻不彻底,一旦开启则无法回头,将会带来一种持久流动的生命状态。如同一个汩汩不知疲倦的泉眼。哪怕处在一段固定的关系中,她也渴望与对面的这个人建立更深的「联络」。她向往广阔的天地更大的世界,因为年少时期的自己多多少少曾面对不同程度的打压,让她始终觉得匮乏难耐。她对生活有很多愿望,远远不止于此。
当这样两种人相遇结合,可能发生什么?
生命不止,战争不休
能量更强、渴望实现的一方,或许就像《再见爱人》里的傅首尔女士那样,来一趟节目几乎等同于自我挽回尊严。
而“知足”常乐、在关系中留守的一方,永远(假装)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长年累月的消耗与疲惫中磨练得皮糙肉厚,破罐子破摔。
那么,这两种能量难道不能互相感染吗?会。但要保持恒温,却很难。
强能量者对弱能量者的输出与「扶贫」,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尺度很难把握。很快人就会意识到,哪怕你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也抵不住能量黑洞的侵吞。
比起其他条件的不对等,「能量」和「活力」的隐形不对等,在关系中往往埋伏的更深,也更难预测。它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令人无望的过程,一个越走越远,一个越坠越下,等到你最终确认的时候几乎再难弥合,并且很难向对方解释,仿佛发动了一场不合理不正当的战争,即便赢了也胜之不武。树大有枯枝,很难直截了当地说出,对方就是你生命中的那截「枯枝」。
在《爱,为什么痛》这本书中说:「男性文化在过去是寄生虫式的,以攫取女性情感为生却不给予相应回报。按照这个观点,男性是情感寄生虫:他们索取爱,但既不会产生爱也不会回报爱,他们不给女性提供她维系感情所需的东西。
所以,女人要维系感情,真的只能靠自己。需要更勇敢地探索新型关系和书写真实内心。
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特而活力的个体,才可能在爱的领域保持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