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谁家的哪个谁,站房顶骂人了,谁家谁家的婆婆媳妇打到一块了,谁家谁家的妯娌拽掉了头发撕破了脸皮……
这样的情景小时候经常见,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家家日子过得艰难,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所以因为一个馒头几毛钱就打起来的事儿屡见不鲜。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经历了许多大的变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不愁吃不愁穿,国家精准扶贫,也没有了困难户,家家都奔小康了,所以,孝顺儿孙多起来,婆媳妯娌之间,和睦相处几乎没有了矛盾。遇到问题,互相之间都争抢着出钱出力,生怕丢了脸面。
可是,叔叔去世后,已消失多年的现象,又在上演——叔叔的两个儿子,因为母亲的赡养问题,瞪红了眼。
叔叔两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在家打工;小儿子大专毕业,现做药品销售。不用说,叔婶有事大多依赖在家打工的大儿子。
叔叔住院去世安葬,都是大儿子出钱出力,小儿子回家后,一分线不拿。于是婶婶决定把面临拆迁的房子,绝大部分给大儿子。或许大儿子两口也是这么打算的,不得而知。
安葬完叔叔后,弟兄俩算开账了。哥哥让弟弟分摊父亲的费用,弟弟直说自己没钱,话里话外却是这些年自己吃亏了,不拿也理所当然。
弟兄俩明枪暗箭你来我往,最终是弟弟放弃拆迁款的继承权利,也放弃赡养母亲的义务,说白了,叔婶等于没有这个儿子。
俩人达成协议后,哥哥还要去公正,在众人的反对下,只是立了字据,签字摁手印了结。
叔婶一辈子农不农工不工,说是农民吧,没地;说是工人吧,没工作,更不要说退休金。两口子靠打零工挣钱养活两个儿子,成家立业,最后落得这样结局。
不清楚是家庭教育的哪个方面出了问题。或许是叔婶太过仁义勤俭,或许是叔婶在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上,钱物的分配处理上,曾出现过偏差,才导致弟兄俩如此相向?
我认为不管何种理由,都不能成为争夺家产放弃赡养的理由。细思量,父母一生何其艰难!临终叔叔是在看门的地方过世的,多少年来都活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俩人靠着每月1000元的看门费,过着清苦的日子。若干年后,当两兄弟垂垂老矣的时候,会不会悔不当初?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妆衣,做人要有点良心有点志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