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后心情是有几分沉重和愤怒的,那样一个曾是自己心里最自由洒脱的女权主义者的波伏娃竟也是那样的不自由。
影片的一开头就是压抑而不自由的,波伏娃温和而睿智的女性同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由如鱼得水的学术天地走向婚姻的桎梏中,而波伏娃一脸骄傲的告诉自己的父亲自己被录取成为哲学教师的事实,她的父亲依旧对她没嫁出去而冷嘲热讽。
首先在男性面前波伏娃是不自由的。
波伏娃拥有一个超出时代的独立人格,她不愿如亲人所期望的那样嫁一有钱人了此残生,所以她选择了萨特。
而萨特在交往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让波伏娃震惊不已的想法:彼此在拥有彼此之外还可以另觅伴侣。当她表示出自己的震惊,萨特只说,你和其他女人是不一样的。于是波伏娃接受了萨特的提议,当萨特找到新欢,波伏娃内心酸楚还是接受了,可是当波伏娃也有了其他的性伴,萨特却十分嫉妒的要求共享性伴侣。最后尽管萨特带了个投契的美国女人回到他们共同的生活小圈子,可当有个男人为了波伏娃从美国到德国,一心想和她结婚,萨特还是嫉妒的让波伏娃放弃那个男人选择自己。所以波伏娃在自己选择的自由爱情以及灵魂伴侣面前都是不自由的。
除此,结尾出现的那个愿意与波伏娃缔结婚姻契约的男人对波伏娃的态度也是强硬的,他要求波伏娃跟自己回国,要求波伏娃放弃事业为自己生孩子,当波伏娃仍和萨特工作时,他嫉妒的选择了离开。波伏娃在那段关系里同样不自由。
然后波伏娃在那个男性掌握话语权的社会更是那样不自由。
世人会因为她大胆的为女性发声作品放浪的性生活而批判她,尽管萨特的私生活更加混乱,但人们并不会对他有所非议。而和波伏娃同样的性别身份的人心里也是看轻她的:萨特的情人看轻她在萨特心里的地位,路人看轻她的放荡。在那样一个充斥着对独立女性偏见的社会,她是不自由的。
而最关键的是,波伏娃自己的内心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她鄙视把女伴送入婚姻火坑的世俗,鄙视自己在父亲的辱骂下不发一言的母亲,鄙视一切以婚姻之名对女性的捆绑,但影片中她自己也逃不开对婚姻对伴侣忠诚的渴望,在萨特建议的自由结交其他伴侣的情感生活中,她总皱着眉头,投入却不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