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初衷仅仅是想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心境。文学让情感丰富,文字让回忆铭心。
标题里是该先致敬我们的爱情还是先致敬我们的婚姻,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选择把爱情放在前。正如我跟语语讲的绘本《我是怎么来的》,里面第一页就是爸爸妈妈相爱了,然后进入婚姻的殿堂,因为相爱,他们决定要一个小宝宝。可是经历了4年的婚姻,爱情已然不再是我最初期待和幻想的那样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想法太局限了。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一点也没有失望,其实婚姻给爱情装点了更多。如果爱情是一块蛋糕胚,那婚姻一定是奶油,巧克力,水果,饼干甚至包括生日蜡烛等一切的装饰。一个完整的蛋糕一定比蛋糕胚好吃一百倍。爱情里加入孩子,父母,生活,还有家庭的琐碎也一定比青涩的爱情丰盈一百倍。 我们俩的爱情从2014年2月14日领证的那一刻就产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两个稚嫩的青年,压根就不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一路走来都是凭着感觉,我喜欢挽着你的手,你喜欢把手抄在裤兜;我喜欢蹦蹦跳跳搞搞怪,你喜欢嘴角斜扬;我喜欢吃青菜,你喜欢吃肉;我喜欢外出,你喜欢宅....看似多么不合拍的两个人,却能和睦的在一起生活7年,那是因为有爱相伴。我把爱情比作潮水,不是她来去汹涌,而是她的溶解性,爱就是这样,爱能溶解彼此的不合适。
那时你21,我20,你帅气,我稚嫩;后来你25,我24,你爱逗,我爱笑;现在你28,我27,你沉默,我爱逗。我还记得去年大年三十凌晨,我想家躲在厕所里哭了,你抱着我说,“想家了不哭,这也是你的家,明年三十回去过”。我知道这就是爱,我也明白你的想法,你觉得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是家,就是温暖。 两个人的爱情上装点了这些那些繁冗杂尘就成了婚姻。
偶然看见一句话“我们一路上都在学习怎么和别人交流,唯独却不知道该怎么和身边的你交流”这句话让我很触动,感性的我当时泪水湿润眼眶,曾经的我们像朋友,无话不说,现在的我们是恋人,无话可说。多么讽刺的话,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跟你之间会变得如此的沟通阻碍,真的,“阻碍”这个词创造的非常奇妙,“阻”,好比是有人在不停的往心路上搬运石头,这个人还是个耗不完电的机器,“碍”,这些石头从心脏一直填到了心口,我用一只手,然后用两只手努力的往下压,我咬紧牙齿用力,压得我汗流浃背,压的我头发掉光,还是没能把它给压下去,终于我快喘不过气了,我崩溃了,我嚎啕大哭。哭过之后,我在想你是不是同时也在与这些石头挣扎着,它们是不是也碍地你不能呼吸直至崩溃。
《围城》里把婚姻比作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认为这样来形容婚姻已经不适宜了。虽然我们有友情,亲情武装着,看似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忙碌,但是在行走中每个人却又是那么的孤独,路上好不容易遇见一个伴,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金沙江石头滩上拾到了一块晶莹剔透,内部还嵌着水的石头,高举过头,还能映射阳光。我们的初衷都是希望能走一程,而这一程又多么希望是余生。年纪尚轻,我还不能掂量当银丝爬满头,皱纹锁面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从《我们三》上我仿佛找到了点什么,准确的说是找到了一丝丝恐惧。 关于爱情的书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三》,他是爱情,婚姻,家庭的一个完整缩影。我喜欢甚至羡慕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他们的世界观一致,他们因彼此的优点而沉迷,又因对方的缺点而成长,把彼此的缺点适做可爱baby去悉心照顾。全书没有任何的秀恩爱,但是杨绛的这本回忆录每一个角落都是爱情,都是幸福,都是宠溺。读它就像是在品尝一块十层有多的大蛋糕。
而最揪我心的是“我们三走散了”这一部分。
女儿的离去:我的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包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我的手在树上撑着,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啪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了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
丈夫的离去:我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的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一路上拍打着驿道柱回扫去,我抚摸这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我睁开眼睛,正落在往常变了梦魇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也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心都很痛,但是我又很喜欢读这里。我仿佛看见一个体型娇小,满头银丝,皱纹锁面的老太太在一间古老的驿站里坐着,枯如树干的手托着头,眼睛里还有闪闪银光。接近30岁的我,已然没了青春时期的躁动不安,也还没有面对病死的恐慌,但是我独独还恋的是这个家。这个家也可以比作是蛋糕盒子,把爱情和婚姻装在蛋糕盒子里,防着尘,保着鲜。繁冗杂尘,些许争吵不也是过眼云烟吗?
送给2018年的自己,愿多年以后再读能有另一种感触和心境。
网友评论